看来他们距离成为军机营的一份子还远远不够。
七月末的天气,少了些燥热。
赵勉看着从封越边境归来的大司马卫煌,对于大司马赵勉是充满感激。
他从母后手中接过权柄那一刻,大司马就立马站在他的身后,没有任何犹豫。
也是大司马在落沙城力抗越国大军。
“卫将军,您辛苦了!”
赵勉看着才大半年未见的大司马,看去老了不少。
“陛下,老臣丢脸了!”
卫煌跪在大殿之,他对于在落沙城战败耿耿于怀,若是他多一个心眼,他就败退,也不会丢下五万封国好男儿。
“将军,这已经做的很好了,勿需自责!”
赵勉走下台阶扶起卫煌,大司马本来都未曾做好准备,而越**队早已布好局,这样的情况下,大司马没有被越国一举击溃,这就说明了大司马的能力。
“可是大封五万男儿埋骨边关,老臣实在是无颜面对他们的妻儿父母!陛下希望你能准许老臣辞官,老臣不想再为官!”
卫煌实在过不了心里那关,战争结束的这大半年来,他一直在思考此事。
“将军,封国还需要您,您不能为了一次失败而一蹶不振,我们应该在想办法!”
赵勉对于卫煌的突然请退,让他有些措手不及,大封不可以失去这样的一位大司马,大司马这些年早已在军中树立威信,现在这样辞官,对于赵勉不外乎是一个打击。
“陛下,老臣并无那个能力,却站在这个位置之,老臣不及云升,刘福的小辈,老臣觉得他们更有那样的能力!”
“将军,这本就不同,他们得胜有些侥幸在其中,但将军可是面对的是越国主力,并且杀敌不下于我军伤亡!”
赵勉不知如何劝说大司马,大司马能如此便是朝堂那些喜欢嚼舌头的人造就的,这些人总是以为自己能高高在,站在自己建立的道德高台,指责这些在边关用生命保住大封的将士们。
“将军,朕不同意,所以将军还是大封的大司马!朕如何都会相信大司马的,因为有了你们这样的将军,才有我大封现在的和平,有了那些搭高架子的人!所以为了大封,朕还是劝将军不要辞官!”
“哎,老臣听陛下的便是!”
卫煌相当于看着陛下长大的,这些年来他是教授陛下军法之人,二十年前他在衡国公军中做一将领。
当时的他崇拜着衡国公,当衡国公不幸身死,他便领着这支部队再次与凉国铁骑对抗,才有了现在这样的位置。
虽然他不喜朝中文臣,但是他作为武将之首,向来觉得国家的强大,要基于在文武和的条件之下。
但是现在的文臣好像一直这样弹劾战败的武将与他们不和的武将,这让他对于这些已经伤心,与此等人为伍,他是不屑的。
“将军,朕不会看着那些奸佞之人,坏了朝纲!”
赵勉早已受够有一些文臣了,这样的就不该留在朝中。
汤林看着眼前丞相让人交给他的弹劾折子,他皱起眉头,这样的事他现在不能都做,特别是其中还有兵部尚书陈宽的弹劾。
汤林是知道此人的,此人已经算朝堂之,最不该弹劾的人,像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他是不做的。
特别是这段时间,他是不可能再去弹劾任何一个官员,这样就能引起陛下的注意,并且他还得收集殷年及鄢城县衙中的那些东西。
他不再想做那个随便在在殿弹劾其他官员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闪光点,才会被陛下看重。
若只是弹劾其他官员,他这一生就与这御史挂钩了。
汤林是倒是知晓殷年现在所在何处,但是现在的殷年并不强大,若是强大起来,再由自己将他扳倒,这样的他才会有成就感。
张庚看着凉国那些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的百姓,张庚有些感慨,这样的情况他可不想在大封的身再次发生。
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凉国便将封凉边境的大军已经调到临安府,这一次曹睿不想再次失败,这一次大军定会将自己这个三弟彻底的从这个消灭。
吾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