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个五娘子的李君羡?”
在李治的记忆中,这李君羡也算是较早投靠自己便宜父皇的那一群人了,也算是忠心耿耿。
但在十余年后中的一场闲暇聊之时落下了晚节不保的罪名,最后下场倒也挺惨的,当然,这一切都与自己未来的媳妇有关。
陈玄运可不知道这么多,眼见李治露出的惊讶之色,又见李治胡言乱语的,陈玄运顿时凌乱了,一脸疑惑的问道:
“谁是五娘子?”
愕
李治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的失态,正想狡辩此事,将陈玄运给搪塞过去。
但转念一想,这陈玄运在宫中待久了,活得像个人精似的,只怕自己编造出的理由不好,引起他的注意,这样一来或许在以后会对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沉吟了片刻后,李治心头这才有了计较,只好伸手出了五根手指,在陈玄运眼前摇晃了一阵后答道:
“这就是五娘子,不过了你也不知道。”
五娘子?
陈玄运眼见李治所伸出的无根手指后,神色中更是疑惑了,这仅仅是五根手指而已,直接五指不是更好?
怎么到了李治的嘴里就变成了五娘子呢?况且,就算它再多出一指,那也与李君羡没有半点关系。
想不到,这年幼的晋王这才偷偷的溜出宫外还没几的时间,这些来源于民间的东西,倒是学习得挺快的。
想到此处后,陈玄运更是疑惑了,随着好奇心升起,陈玄运心头更是要当着李君羡将此事给问个清楚。
听闻与自己便宜兄长李承乾相谈的正是郑王后,李治先前心间的疑惑这才消散了不少。
眼下大唐初立,封王之裙也不少,但能封二字王的也只有那么几位,除了与自己一辈的之外,剩余的二字王也只有自己父皇的那一辈了。
脑海中稍微思量了片刻后,很快就得知了眼前之饶身份,郑王,李元礼,高祖的第十子,母为郭婕妤。
在李治的记忆中,多少也有此饶一些信息,不过那多数都是从后世带来的。
据传,郑王自幼恭谦谨直,善于骑射。武德四年,封为郑王。贞观年间,先后治理郑州、徐州和绛州刺史。精勤善政,颇有名声。
直到后来自己登基后,授司徒之位,与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积并为三公之职。
得知来饶身份后,李治也不敢耽误,急忙行礼道:
“稚奴见过郑王,不知郑王与太子殿下在此商议要事,若有打搅之处,还望郑王勿要见怪才是。”
李治此言,仅仅是个客气话而已,尽管李元礼比起李治还有高了一辈,但嫡庶有别,就算是高出两辈也都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嫡系出生的李治向旁系李元礼行礼问安已是大德,也算是给足了李元礼的面子,李元礼又那会因此责怪李治呢。
哪怕此时他心中再有多个意外与惊讶,但面对李治的行礼,他也不敢托大,急忙起身回礼道:
“晋王果然现在人后,礼数有佳,想必以后当是我大唐之栋梁,百姓之福啊,我又哪会责怪呢。”
一个仅仅是出于礼节上的行礼,另一人却是出于身份上的行礼,尽管两者之间出于血缘之间的身份相差无几,但孰轻孰重已是很明朗,更何况,李元礼事后还不忘了夸赞了李治一番。
李承乾对李治的表现很是满意,身为东宫之主,他也不甘示弱,急忙招呼二人相继落座后,看向一旁的李治后笑道:
“郑王将要前去地方上述职,在宫中刚巧被吾碰见,这才邀请他来到此处歇片刻,稚奴你不会嫌人多吧?”
李治听闻李承乾此言后,不由得撇了撇嘴,心中暗道:
你都将人给邀请进宫了,我还能些什么,总不能让你将他给又给请走吧。
但此话也仅仅是在心底想想而已,可不敢当着二位的面将它道出,很快就反应了过来,随后答道:
“大哥此言差矣,稚奴我年幼无知,对许多政务上的事并不了解,而眼下郑王又要出京述职,我正好有诸多疑虑,想请教一番呢。”
唐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