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很快,胡迩就觉得不无聊了。
由于广大的群众,其实也就是那些“义军”,他们除了到处“打架斗殴”,剩下的时间都是堵在了县衙的门口,高喊着要将“凶手”张令公开处斩,否则他们就一直在这堵着了。
黄恢宏也很是无语,人家小孙家沟的村民都没出来闹事,你们起什么哄啊?再说了,那人是他说杀就杀啊?知不知道什么叫做秋后问斩啊?
不过好在他还是有先见之明的,当初百姓刚闹腾起来的时候,黄恢宏他就将此事上奏了。将张令杀人、张家跋扈引起了民愤,大有鼎沸之势报了上去,请教朝中的老大们究竟此事该如何处置?你们要不要派点军队过来,免得发生暴乱啊?
大佬们虽然得到了报告,但是由于黄恢宏上报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大的动静,所以说大佬们不约而同地想要将此事盖下。
张柬之这一伙的,支持将来李显继位的,为了避免给皇帝留下不好的印象,自然想的是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想方设法的想要将这坨屎用沙土给他盖住。
至于说武三思嘛,眼下显然还没到收网的时候,他倒是也乐得让张柬之他们将这坨屎用沙土给盖上,等着这坨屎在众人看不到的地方继续发酵……
所以说,大佬们最后决定就是让黄恢宏尽早诛杀张令,以平息民愤,顺便还亲自给李显写了一封信来劝导,让李显注意约束张家,以免对他的声望造成不良的影响。
然而这封信却落到了张泠的手中,并没有送到李显的手上。张泠看完信当时就怒了,那些大佬居然在信中将她贬低得不成样子,还说什么让李显为了日后的大业放弃张令,放弃他们张家。
她深知拿到了手中的才是自己的,牺牲了张家,让李显当上了皇帝对他们张家有什么好处?到时候得了便宜的不还是韦氏吗?那才是名正言顺的皇后,到时候李显有那么多的妃子,哪里还想得起被丢在了房州的张家?
如果不牺牲他们张家呢?大不了李显就当不上皇帝了呗,那他说到底还是一个亲王,自己还是王妃,这样一想,她立刻就做好了取舍。
于是她便派心腹将这封信交给了他的兄长张冷,让他一定要想办法救出小弟,不能让黄恢宏就这样杀了他们的小弟。
张冷看完信顿时也是火冒三丈,自我感觉良好的他岂能容忍在那些大佬将自己视为可以随意丢弃的敝履?于是他就派人到处打听,黄恢宏究竟将他的兄弟给藏到何处了。
黄恢宏岂能那么容易就让他找到?张令的关押地点只有他和王捕头两个人知道,而且为了防止出现意外,他专门让王捕头也搬到了县衙来住,两人每日形影不离,每日深入检出的,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轻易出门。
所以说,张冷虽然百般打听,但是到底也没有打听出来他的兄弟究竟身处何方,他倒是想要逼问黄恢宏,但是无奈抓不到他啊,最后只能寄希望于劫法场了。
黄恢宏也不是傻子,他也知道若是公开处斩张令,张冷肯定是会带人来闹事的。但是他也没办法呀,随着冲突愈演愈烈,大家伙已经渐渐地打出了火气,再也不复之前的点到为止了,已经有十几人死于非命了。而且上面大佬们的意思也很明显,让他尽早除掉张令,以平息民怨。
所以说,经过了好一番纠结,黄恢宏最后也只能选择按照大佬们的意思公开处置张令了。但是考虑到张冷手下可是有着亲事府的,他担心自己自己手底下的官军、衙役到时候应付不过来,于是他便主动派人去与“义军”们谈判,希望他们在那时候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这些“义军”凑到了一起就是为了与张家“作对”的,此时得到了官府打算公开处斩张令的消息,自然是奔走相告,对于县令黄恢宏请求他们协助官军维护治安自然也是欣然接受了。
于是乎,房州城的三股势力从最初的三足鼎立之势变位了弱势的两方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强势的张家一方……
“可以啊,这很三国!”这是胡迩得到了这个消息的时候发出来的感叹。
那么消息既然传到了胡迩这里,一直在打探张令消息的张冷自然就不可能不知道他兄弟要被人砍头了,于是便点起了人马,时刻准备着去救人。
抱狄人大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