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上,中书省的诸多政务有两条途径可以上达天听,一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汇总和奏章,通过尚书台,经由右相整理挑选后,呈到皇上的案头,二是那些机要大事,则由中书监直接进宫面圣,想皇上禀报。
但就目前司马徽所知道的情况,谢荃是无论大小事务,都会交由王燮主持,所以,如今的中书省和尚书台,几乎是同一个衙门。
与中书省和尚书台平级而置的,还有门下省,以侍中为长官,设有散骑常侍和黄门侍郎等职,虽然官职不显,但因其多为天子近臣,常代表皇上与公卿辩论朝政。
尚书台下,设有六曹——户曹、礼曹、兵曹、刑曹、工曹和吏曹,各曹以长吏为首官,下携左右侍郎各二人,员外郎二人。(注:晋代官制实际上是处在一个过渡期,对笔者来说实在是有些复杂的混乱,还是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改一改吧,大家都比较熟悉,反正是架空的,嘻嘻......)
而六曹长吏与中书令,虽然都是从三品的官职,但其地位却是天差地别,远远不能相比的。
此刻,在众朝臣或羡慕或嫉恨或玩味的眼光中,兰咎却有一种极其不详的预感,他明白,这种非同寻常的晋升,只怕其中别有居心。
更况且,五营军中众将虽多有升迁,却无不是官职爵位的变化而已,实权并无消长。
但中书令不同,与尚书令、尚书郎和侍中一样,是可以直接左右朝堂政务的职位,其影响和权势都不容小觑。
如今这样的一个职位却被许给了兰咎——一个越王阵营里的骨干人物,这的确不得不令众人顿感惊疑和讶然,就连司马徽和林潇云二人,在苦苦思索后,也仍不能弄清对方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何。
不过,他们二人心中却和兰咎一样,也腾升出一种不祥之感来。
王燮沙哑的声音停歇,双手有些颤巍巍的合上帛书,在谒者令的搀扶下,跪拜在司马旭身前,双手奉上帛书,并高呼一句:“谢陛下恩典!”
随即,众人也跟随在王燮之后,再度匍匐,行跪拜叩谢之礼:
“谢陛下恩典,吾皇万年!大晋万年!!!”
百官起身,太史令再度上前,提着嗓音,高喊一声:
“击鼓铭志!!!”
叶凌作为前朝老臣,并没有在先帝登基之时,见此礼数,是故,不由望向了伫立一旁的太宰王燮,而王燮也报以友善一笑,伸手示意,让他拭目以待。
叶凌见罢,也便明白了:这一环节或许是王燮的主意,后来加上的吧。
但见宫门处,一辆极为尊贵繁华的仪车在匹同色骏马的牵引下,踏着悠然一致的步伐,在兵士的开路下,一直行驶至广场台阶下。
司马旭腰佩金獠剑,迈开步伐,领着身后王族公卿,一步一步的踏下高长的石阶,最后,在宦者令的搀扶下,登上仪车。
仪车仅有一镶金棚盖,周遭并无帘幕掩饰,而司马旭则亲自操持辔绳,俯视着文武百官,一挥鞭,驾车向着宫墙城楼方向而去。
在百官瞩目下,司马旭登上城墙,来到最高处的望阁。
而此处已有十数名禁军将士严密护卫,并摆设了一面诺大的牛皮军鼓。
侍立宦官随即奉上两根包有朱红锦布的鼓杵,司马旭两手接过后,开始舞动双臂,挥动着鼓杵向鼓面上狠狠砸去。
“咚咚——咚咚——咚咚——”
诺大的鼓面震颤着,有力的鼓声响彻整个建康城,也撼动着场下所有人的心灵。
“伐诛贼胡,复我河山!!!”
司马旭稍有停歇,振臂高呼一声,随即便又开始挥舞手里的鼓杵,敲打着鼓面。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声音越加急凑和厚重。
而在司马旭的那一声高呼后,宫城内的数千禁军将士,开始纷纷响应,持枪举戈,异口同声的呐喊高呼:“伐诛贼胡,复我河山!伐诛贼胡,复我河山!伐诛贼胡,复我河山......”
宫城内,呼喊声气势如虹,盖天蔽地,也使得朝臣也群情激昂,热血澎湃。
晋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