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日,吴王已发帛书,称将择吉日而登基,对此,远在中原的越王也似乎并无异议,甚至有消息灵通的世家传言,越王不日就将亲自启程前往建康,参加登基大典,躬奉吴王称帝。
而荆州城内,虽然加强了巡防,开设了城禁,但勇字营将士却并没有修筑城墙,构建防务的举动,如此,便说明双方还远不到剑拔弩张、大战在即的地步,吴王称帝、越王觐见之事,或许也并非空穴来风了。
寻常人看来,形势也就大抵如此了,但那些明眼的藩镇豪强、权贵世族,一眼便能看出,时局远不止这般简单。
吴王虽然统辖江左十数年,但却少有建树,对于江南的各方藩镇势力,更是从未整合过,以至于江左的各地方镇,几乎仍然保留着孙吴时的势力划分,各自为营、相互碾轧。
再加上近年来陆续南迁的中原侨姓,与江左老世族又有着天然的隔阂与矛盾,北伧南貉,互相敌视对峙,致使整个江南一盘散沙,若不是有大江天险,怎抵挡得了各路胡寇的肆虐。
对于如此乱象,也并不是因为吴王的庸碌无能,至少,五年之前,他就有过一次机会。
那时的吴王幕府,有兵甲数万,本可以借此雄厚军力,一举统筹江南世家,安定天下局势,可不曾料到,蜀地的一次平叛,竟让这数万吴地甲士灰飞烟灭。
从那之后,吴王在江左的权势便顷刻间荡然无存,自己也慢慢被各地方镇豪强架空,到如今,已经很难再有所作为了。
对于登基一事,不过是因为现今江左的几大豪族拥戴晋室正朔,又有王氏、鲁氏和周氏出面,调停各方势力,安抚周边方镇,才有了现今看似平静的江南局势。
而反观越王,先是安定蜀地,后又强势介入荆州,现今更是携五营军十万之众,举师北伐,且一路势如破竹、摧枯拉朽,一年时间,便已进逼故都洛阳,斩杀胡寇数以万计,如此雄壮豪迈之举,世人难出其二。
此番吴王发布帛书,昭告天下,身在前线的越王却并未因此反目,反倒是令自己让贤不争的消息,以世家之口流传入江南百姓耳中,而后,又秘密南下建康,行王室宗亲之礼,朝拜觐见。
然而,有些事,欲盖弥彰,关于这一点,越王身边那两位贤明睿智的左右使,不可能不知道。
如此行事,想必其中定有隐情。
更有甚者,竟有不明来路的消息传出:五营军现已胁迫肃甄鲜卑归还了洛阳城!
但越王却并未公布此等捷报,叶玄想从令安原处打探,却一直难有机会。
倘若事实果真如此,那其中居心,亦能让人浮想联翩。
正因为此,荆州城内的世家大族,近日来才惶惶难安、蠢蠢欲动,一些原本低调的世族开始浮上水面,甚至一些彼此不相往来的宗族间,也开始了一些尝试性的接触。
叶玄这也才想起了前些时日,令安原曾经给他抱怨过的一些琐事:近来时常有一些宗族世子携礼拜访勇字营主将帐房,本无暇会见,却又不敢贸然得罪,令常勇和他都颇为烦恼。
之前听说时,只觉得是琐碎事务,没放在心上,但现今方是明白了,那些正是顺着暗流而涌动的余波,也是这平静表面下的推波助澜者。
荆州城内的形势尚且如此,整个江南的格局又当如何,也就不难猜测了。
对于此番推测,最终让叶玄笃定的,还是前些时日谢温的突然来访。
谢温官居光禄大夫之职,为朝廷命官,更是吴王一手提拨的,虽说其子谢良与叶家有过一面之缘,但谢良对于虚子怜的那份爱慕,也终究没有言明过,况且,在当初南阳之战,叶家闻名于荆州之时,谢家也未曾派出一人拜访,故此,谢家的此时拜访,才着实显得突兀。
谢温携重礼亲自前来,以提亲之名拜访叶宅,然而,在虚子怜以服丧之由委婉拒绝后,却并未见谢温脸上该有的失落和不甘,反倒是仍旧陪着笑脸,说了许久套近乎的客气话,最后走时,还不忘留下一些贵重器物,作为赔礼赠给了叶家,如此举动,其中之意,也就自然不言而喻了。
晋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