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来见自己的十二个指挥使,他们能跟着自己。没有个人的利益,朱尚炳是不信的。
将战马一事安排下去后,朱尚炳又问:“皇帝派了何人来?又是何时到的?”
陈公公道:“大王,来的是司礼监的王公公,皇上身边的监事。今早大王点将出兵时就到了。”
朱尚炳笑道:“看来,本王的皇帝堂兄,是要不了了之了。”
和朱尚炳猜测的一样,当他整理仪容跪地接旨时,皇帝只是斥责了几句而已。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心甚痛,听闻弟于西安擅杀布政使,致朝廷脸面何地,致大明江山何处,弟为皇室,为皇室之屏障,却不知皇室艰难。自太祖西去,封王为政一方祸害社稷已是人神共愤,朕深感忧虑,愿背忤逆祖父之举,必还我大明日月之乾坤。钦此!建文元年,二月。”
“臣朱尚炳接旨。”
朱尚炳从圣旨中,能感受到南京朱允炆的无奈与悲愤。
皇帝的艰难是可见的,朱允炆也没有乱说。封王的确已经是尾大不掉,在封地内我行我素。
自朱元璋离世后,年轻的皇帝上台,更是让不少封王在朱允炆面前倚老卖老。
像自己杀害布政使高吟一事,在其他封地内是常有。只是杀害的朝廷官员,没有高吟布政使这种级别,故而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
毕竟朝廷也是要脸的,不会将封王干的龌蹉事公诸于众。
至于自己擅自杀害布政使一事,好像是没头没尾属于不在追究。朱允炆的意思,是要自己明白,他削藩不为自己,而是为大明百姓。
“秦王殿下,皇上让老奴告诉殿下,削藩,陛下是要继续进行的。”
“老奴告辞。”
王公公宣读完圣旨后,再次口述了一番朱允炆的决心,便告辞离开。
而朱尚炳还为两难之事愣在原地。
朱允炆削藩有错吗?他没错。
朱元璋封王以为皇室也没错。
都没错,那谁错了!
靖难之战前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