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老臣可没有撒谎。老臣带领一个千户所守卫先王宝物,靠的就是玄门之学。”
朱尚炳听后沉思,对老者的说法他相信。毕竟中华名族源远流长,有多少能人异士,他们又有何本领,谁也不清楚。
至于玄门,这是中原历来都存在的一个学派传承。
只是千年前,始皇帝嬴政罢黜百家,独尊法家后,如同玄学一样的其他学派,便由明转暗。
“老丈,如此多的钱粮,先王只让你一个千户守护,你信吗?”
老者听后不语,的确,先王还没有足够的信任将这么多宝藏交个他以及他的千户所。
但是,这五年来他并没有在陇山中,另外发现其他村子和人群的活动痕迹。
朱尚炳见老者沉默,心有所悟。问道:“老丈可是不清楚,其他守护之人?”
老者点头,回道:“是的大王。”
朱尚炳想了想,按照以前看过类似的故事,向老者说道:“这就对了,你不是说西安情报卫有十二门吗?他们或许和你玄门一样,在其他地方默默看护着先王的财宝。而他们,应该受到了先王命令,地下十二门,不得相见。”
朱尚炳这样一说,老者顿时清醒。或许,还真是如同大王所说。只是他在玄门担任千户,职务不够,所有无法了解更多的命令。
“好了,你这个千户的使命已经完成,你们全部跟本王回西安吧!”
老丈却是摇头,他对朱尚炳说道:“大王,老朽老了,无法再为大王效命,愿常伴青山绿水,终老一生。”
朱尚炳没有答应也没有否定,而是问道:“老丈可有后人?”
老者点头,曾经的千户大人怎么会没有后人。
虽然他是在六十岁才被西安情报卫征召为千户,但他因为精通玄学,在山野江湖小有名气,个人也属于小富之家。
朱尚炳听后,朝着不远处的恭敬望着自己的村民们喊到。
“谁是老丈的子嗣?”
话音一落,三个三四十岁不等的汉子立马上前朝朱尚炳跪拜行礼。
“草民拜见大王。”
朱尚炳点头,让他们起来,随即问道:“你们可愿继承父亲意志,继续为大明,为本王效命?”
“我等愿意。”
不出意外,三个汉子都异口同声的回答道。
朱尚炳这时对老者道:“本王将肩负保佑我大明江山社稷之重任,如今更是需要老丈这样忠心之臣和你们的后人,继续为大明奋斗。”
老者让三个儿子来到身边,将他扶下朝朱尚炳磕头。
“老臣多谢大王。”
朱尚炳这次并没有阻拦老者的下跪,因为这一跪是他代表全家,向自己发出效忠的誓言。
“告诉村里所有人,他们为先王守护钱粮有功,本王绝不让忠臣寒心。”
当朱尚炳从陇山中搬回无数钱粮时,朱尚炳擅自杀害布政使,并且关闭限制入陕通道,以及秦王一脉为大明屏障的檄文传遍天下后。
南京
大明王朝的首都,正在为朱尚炳的霸道深深折服。这或许就是不动则已,一动便一鸣惊人吧!
皇帝今日在朝会上,让大臣们给出一个解决朱尚炳方案。
然而,不管是文武大臣,还是朱允炆的三大心腹。都没法给出应对朱尚炳的具体措施。
如果换做是其他封王敢这样做,不用多说,直接发兵征讨完事。
但是,秦王传檄天下的檄文中,再次高调的向世人提醒,他秦王府可是太祖指定的大明江山之屏,并且在檄文中还提起,秦王有太祖的密诏在手。
看秦王朱尚炳在檄文中最后的霸气侧漏,谁动他便打谁!
至于布政使高吟的死,大臣们也建议出一个对朱尚炳不痛不痒的处罚。这让心高气傲的年轻皇帝,根本无法接受,故而草草结束了朝会。
作为皇帝的绝对心腹,黄子澄和齐泰来到朱允炆所在的书房。
“皇上,可是为了秦王烦劳?”
黄子澄微笑着问朱允炆,并不像朱允炆一般眉头紧缩。
靖难之战前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