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嘉郡是在灵帝时期才正式确立的郡治单位,在这之前,他一直是东汉的‘蜀郡属国’,属于边境地区,汉朝一般都会在属国设置‘属国都尉’,职责为御边和管理‘来降之外民’。
所谓‘来降之外民’,便是汉朝在边境的山区建立了许多用来防御外族的‘徼’(要塞),在这些‘徼’之外的蛮族便属于化外之民,请求内附的民族就会被汉朝安置进‘徼’内,就是所谓的‘来降之外民’
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匈奴在没有内附之前生活在长城以北,有一天匈奴分裂了,一部分匈奴人选择投降汉朝,于是被迁徙到长城以南生活,每年向汉王朝交税,这些匈奴人就可以被称作‘来降之外民’,牦牛山原的莋都人和南匈奴其实是一个性质的外民,只不过他们远没有匈奴强大,汉朝对他们的控制力也比南匈奴要强的多。
蜀郡这块偏西南的边疆地处大凉山脉、横断山脉以及蜀汉山脉的交界地带,青衣水和沫水就从这片山谷高原之间交汇而过,著名的峨眉山便坐落在此地,在灵帝以前,这里作为边境的属国屯集了大量内迁的化外蛮族,一般而言,青羌人和汉人会聚居在靠近成都平原的汉嘉城,也就是如今的郡治所,而大量不同种姓、不同民族的西南夷则盘踞在严道以南,牦牛城以西的广大山原地区,这么一大块山区,往往地势交错起伏,地广人稀,再加上不通的语言和蛮族自成的部落体系,汉朝只能对其进行粗略的管理,大致就是每年派个收税的掾吏,过来收收税,偶尔附近发生叛乱了,过来募兵帮助汉朝平叛。
蛮族的税收也远远低于汉人,考虑到他们不识农耕,化外难教的基础水平,先秦两汉之际的政权只会向他们征收布税,连田赋(粮税)都免了,而且所征布税也极为微小。
不过即便如此,蛮夷的叛乱依旧此起彼伏,因为很大程度上来讲,这些家伙当初内附进来纯属迫于无奈或是一时之策,例如当年的南匈奴就是因为打不过北匈奴向西汉称臣,后来北匈奴被西汉干掉了,他又掉头回去继续做他的单于了,到东汉时匈奴再次分裂,南匈奴再次内迁,再次叛乱,至东汉与西晋末年,复又参与到中原纷乱的争霸里来。
北地大哥如此,益州西南夷也不遑多让,经常寇略汉城,甚至与‘徼’外(塞外)的蛮夷窜通一气,内外呼应,经常将汉军辛辛苦苦营造好的山寨给打破烧毁,甚至与管辖他们的‘属国都尉’打的你来我往,若是声势规模太大,甚至需要靠蜀军的募兵或者朝廷的精锐军前来才能勘定。
一如东汉末年的‘放弃凉州论’同,东汉也曾有过关于是否要放弃‘西南夷’的朝议,不过往往都被魄力异常的皇帝或是宰辅给驳回,毕竟相比于强大的东西羌以及匈奴鲜卑,西南夷还是太过散沙,不成气候的。
在这一届女白狼王上位之前,聚居牦牛山原的莋都中与其他西南夷并没有什么不同,每年和蜀中下派的掾吏磨嘴皮子,稍有不满就造个反玩玩,和汉嘉郡兵乒乓乓打的你来我往,颇为热闹,不过由于汉室倾颓以及州牧制度的实行,刘焉父子忙着巩固巴蜀两地的政权,一直以来对汉嘉郡的熟獠都采取怀柔政策,这种打闹也就仅限于两三个郡之内,并没有扩散太大,上面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然而这种状况从五年前在莋都族中开始发生变化,这一切都是因为,日渐式微的莋都白狼部出了一位女王,这位女王用半年稳固自己在部落的统治,又用了三年多的时间使得白狼部迅速壮大,在六年前她就将部落的触手隐隐伸向无数部族盘踞的牦牛商道,在这期间她通过打压、分化,威逼、利诱、胁从、劝化用尽手段的步步稳固和开拓自己的地盘和势力,终于在三年前彻底打通了一条通往南中云南郡、越嶲郡的完整商道。
由于当时益州争夺战刚刚结束,刘备忙于汉中会战,无暇顾及南方,犍为与江阳两郡通往南中的商道俱为群盗与蛮夷所堵塞,能够通往的南中的只有巴郡和汉嘉郡这两条路线,再加上白狼王的一番苦心经营,保证了其安全性和畅通性,因此迅速繁荣,成为蜀中西部最大的一条商道,商人趋之若鹜。
系统之后三国时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