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的京师,知了不知疲倦的叫,给人带来一种夏日的烦躁,没有一丝风,大地像个蒸笼。
烈日如火灼烧着躲在树阴下的王奇,王奇挥舞着蒲扇,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
这日子没法过了,苏南若这臭娘们在家里享用冰窖,咱在衙门当差,何其辛苦耶。
“叔孝,本道,你们何时擢升啊。”王奇觉着无聊,便打趣下棋的两人。
孙丕扬蹙眉苦笑道:“朝廷可把咱忘了,也没个消息传出来。”
“唉,咱就安心在行人司吧,最近还被陛下夸奖了。”王治放置黑棋,笑呵呵道。
王奇莞尔,最近行人司效率提高不少,原因就是王奇制定了规章制度,杜绝行人偷懒的机会。又调遣了许多吏当行人差役,人多自然好办事。
还别,行人司真得了不少好评,嘉靖帝也表示行人司不错,赏了王奇三人绫罗绸缎以表圣意。
“三位大人,有两件丧事。”一个行人擦着汗水,跑过来递两份公文。
王奇接完一看,有些黯然。
王慎中逝世,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倡导文崇唐宋,主张意定词立,文从字顺,在士林中声望很响。
看到第二份公文,眼睛有些酸酸的。
杨慎在滇南病逝,杨廷和之子,杨慎一生能文能词能曲,着作更是上达百余种,饱腹才华。因“大礼议”受嘉靖帝廷杖,谪戍终老于滇南永昌卫,那首词临江仙一出下震动。
“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郑”王奇喃喃,把公文递给两人。
“杨升庵先生!”孙丕扬突然泪流满面,哽咽道。
王治更甚,直接抱着公文抹泪嚎叫,口呼杨升庵。
王奇也眼眶泛红,杨慎不仅是三朝首辅杨廷和之子,二十四岁中状元,书着更是受文人士大夫的追捧。
他还对滇南有大功绩!
“我朝的损失啊。”孙丕扬用袖子擦着泪水,明朝第一才子逝世,下士大夫皆要哀悼。
王奇看了讣告:“朕痛失爱臣……谥号文宪。”
盖棺定论就是文宪了,杨慎政治上失意,卒后嘉靖帝能给文宪,那就是很高的礼遇了。
两洒整情绪看着谥号点头,也算满意,杨升庵先生该有这样的礼遇。
“叔宪,本道,安排行人前往丧葬。”王奇道。
两人齐声作揖道:“我愿前往。”
王奇点头:“陛下会派太常寺及内侍前往,汝等跟随就校”
王治犹豫道:“不知司正能否评价一下文学方面?”
“王道思五言古诗亦窥颜、谢堂庑,无一浅语滑语。”王奇沉吟道。
两人对视一眼,点头赞同。
“明兴,称博学、饶着述者,盖无如杨用修。”王奇缓缓道。
……
今日,王奇手持折扇前往正西坊,目的是拜访一个人,给事中梁梦龙。
此人三十二年进士初入行人司,后擢升给事中,在任兵科给事中时期,弹劾当时的吏部太宰李默,差点就把他拉下马。
其为人慷慨言事,无所避讳,但又处事圆滑,懂得变通。
最关键的他是真定府人,王奇的同乡,这才是拜访的原因。
王奇深知在明朝官场不可做独行侠,一定要结伴而行,古代官场最靠得住的就是师生谊和乡谊。
自己没有靠谱的座师,严党迟早要灭亡,得尽快找好政治伙伴,同舟共济互相前校
在古代官场,以乡谊为纽带竭诚朋党,通常被称为乡党,是一种官场常态,是封建时期政治与乡土观念的具体反映。
汉高祖刘邦打下下的功臣集团丰沛集团。这一功臣集团的主要成员以刘邦的家乡泗水郡沛县和丰邑籍贯为主,主要成员包括萧何、曹参、周昌、樊哙等人。
三国时期,虽然刘备因为四处流窜,待到他在益州奠定基业时,自己在河北的乡党大都依附于曹魏政权,孙权虽是江东人士,可孙氏家族起兵还是依靠淮泗集团为基本班底,但是,地盘在北方的曹魏政权主要依靠跟曹操有地缘关系的沛谯集团。
在大明做官的那些日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