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叔孝和本道,咱去贮书室看看。”王奇扫视四周满意点头,随即就要履行正常公务了,检查行人司近日文书。
“大人请!”孙丕扬笑道,带着王奇去拿钥匙进贮藏书籍的房间。
进了门后,王奇拱手笑道:“往后还需要两位鼎力相助,争取让行人司重现太祖时期的风光。”
两人皆应诺,随后毕恭毕敬告退了。
王奇倒不担心两人有越权心思,原因很简单,如果他们再擢升行人司司正,那基本仕途就到顶了。
没有意外的话,两人下一步是给事中或者御史,再升司正简直是浪费时间,哪有在行人司待上七八年的道理。
还不如去南京官场养老。
像王治就是考核成绩一般,才在行人司待了六年,从行冉从七品司副,下一步肯定是运作到六科给事中去,倘若吏部擢升他为司正,可能人家自己就申请下地方执县去了。
这也是这个衙门的奇妙之处,王奇第一任履历就是正七品司正,履历光辉有前途若是三年后还是司正,那王奇政治生涯黯淡了。
行人司正常是一年一考核,也就是这个衙门只是镀金之地,镀金成功自然起飞,王奇自信背靠着严党,升官发财不需慌。
话接过来,行人司贮书最多,京师衙门除了文渊阁以外,就属行人司的文书典籍最多,每次行人外出归来都要留下副书一本在行人司,更多数是外夷藩国的相关信息。
王奇翻阅了一下,有关四夷的风土人情和权势人物,以及手绘的山川地貌图,详细归纳了驻军地点等等。
就像有关倭寇国的卷宗,国内动荡,军阀诸侯混战写的很清楚,海岛的入海口风向都有总结……
就差画个倭寇海域洋流示意图了。
王奇感叹这就是古饶智慧,就是太傲慢偏见了,掌握如此讯息,要是派重兵镇压这些莽荒国,可能早就被纳入大明版图了。
可惜如今的大明有心无力矣!二十岁时迎风尿三丈,如今四十岁顺风尿湿鞋,到了启崇祯时期碰到妖媚妇人也不来了……
在大明做官的那些日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