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子浩扬手指着秦九岭,目露冷笑,“也不是何人,而是陛下前些日子封了一个诗仙,是秦琼将军的侄子,叫秦九岭,今日,我们众人邀请秦九岭到此,想见识见识他的诗词,故而才请于世叔来作证。”
“秦九岭?”
于志宁闻言一怔,“可是那做出蓝田诗的秦县男?”
“下官参见于侍郎!”
秦九岭闻言当即上前拜见。
起这于志宁,秦九岭心里还是挺佩服的,虽于志宁的名声在初唐英才辈出的时代并不算大,但却是昔年秦王府十八学士中笑到最后的几人之一,不仅先后担任李承乾,李治两代太子少师,更在李治时期出任侍中,位及宰相。
即使最后因为反对武则,和长孙无忌为朋党案所累,但并未沦落到和长孙无忌一样被逼死的地步,反而在请辞之后,得以善终。
且于志宁的才学,确实为人称道,王景之等人怕也是避讳请士族中人,所以请来这么一名直言敢谏的中立派。
不过,这却是正和秦九岭的心意。
比诗,他不怕,怕就怕赢了之后,王景之这群无赖死不认账。
他现在的时间可宝贵的紧,山东士族之流在他眼里不过尔尔,更从没把王景之这些辈放在眼里,本就懒得跟这些人计较。
有于志宁在最好不过,他要借此机会,一次,把这些目中无饶士族子弟干翻!
“你就是秦九岭?”
于志宁细细顿感惊奇,不由眯眼打量。
他前些日奉命在外,刚回长安,这还是第一次见秦九岭。
但秦九岭的名字,却在他耳朵里绕来绕去听出了茧子。
“那首蓝田诗,真是你七步做成?”
凝视片刻,于志宁问出了最感兴趣的东西。
不对,于侍郎这样子,怎么像是在对秦九岭另眼相看?
崔子浩见状不由着了急,拱手道:“于世叔,您还是先入座吧。”
“且慢,于侍郎莫急,”
秦九岭却是将手一摆,人虽,却自有一股大家风范。
“崔公子,既然今连于侍郎这等文坛高人都请来了,只在这的怡红院中,岂不寒酸?”
秦九岭转头看向崔子浩,指着窗外长笑道,“难得崔公子等人抬举在下,看得起在下这诗仙的虚名。
恰好今日景色宜人,既然是以诗会友,在下不才,却也欲斗胆和下英才论个高低。
依在下看,何不在外搭一平台?早就听郎平坊中卧虎藏龙,才子佳人美谈无数,正好见识!”
大唐创造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