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周城名义上是寒、周两国最前沿的文化贸易交流点,但实际上,东极城才是那个最重要的贸易点。
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状方面,东极城都远不是旧周城这个后起之秀可以比拟的。
因为有绝天关的庇护,大部分寒王国的商队都将大本营扎根在了这里,各种名贵货物也囤积于此,轻易不会出城,逼得周王国的商队不得不来此贸易。
城里的贸易不仅种类广泛,质量和价格方面也是相对高端,来往的富商多如牛毛,经济繁荣之下,自然而然的就吸引了附近的人来此定居。
叶衍走进宏伟的东极城,放眼望去,皆是生活百态。
“香甜可口的糖人,又好吃又好玩嘞”
“看猴戏喽,来瞧一瞧,看猴王打滚”
“话说那云麓山和天断山之巅,各藏着一位惊世仙人,能点化世人成仙,脱离红尘苦海……这一日,山下来了个拜师学艺的年轻人……”
画糖人的、耍猴戏的纷纷卖力的吆喝着,展示出自己的拿手手艺,就连街边说书人也是口吐莲花、巧舌如簧。
说到精彩处,总能获得大片大片的喝彩,偶尔引起路过的豪客注意,甚至能获得一笔丰厚的赏钱。
叶衍走在中间,心情愉悦,这里到处都是生活的气息,比旧周城热闹不少。
与刚才路过的郊外截然不同,城里的每个人都在积极地奋斗着,积极地活着,如同两个世界。
不过真要论哪些职业比较自在,那就非城内的书生莫属了。
无论走到哪里,有文才的读书人都是这个王国追捧的对象,他们的生活也确实很惬意。
他们不用做活,只需要拿一支笔动一张嘴,作作文章吟吟诗即可,平日约上三两至交,辩论弹琴,赏花踏青,醒则出入名门府邸,醉则夜枕佳人藕臂,端得是潇洒风流。
和前世的穷文富武不同,这个世界无论文武,都是手头有闲钱之后才能奢求的东西。
因为不事农桑,再不济的书生也得有一笔存款兜底才能维持生活,之后能不能在存款耗尽之前读出个名堂出来,就全看个人天赋和努力了。
这两者不是人人都有的,每年都会有不少书生沦落到替别人写字读信来混口饭吃,这样的人往往颜面尽丢,被同行所不齿。
这种人在关外在旧周城不算多见,一般都聚集在关内这种相对安宁富裕的地方,默默积累,蓄势待发,等待机会一飞冲天。
所以,昨天上午刘贯财在路边看到叶衍的时候,才会将他定义成活不下去、投奔关内的底层书生。
比起这些普遍存在的穷书生们,剩下的书生们还是活得很滋润的,起码在外人眼中看起来是如此。
他们一年到头都不用体力劳作,每天读读经义,写写文章诗句,没事还参加参加诗会等社交活动,投投名帖,积攒名气,好不快活。
这不,前方就有一堆书生聚集在一起议论着什么,大冬天的不少人手里还拿着纸扇,温文尔雅,风度翩翩,论卖相那是个顶个的风流才子。
其目的是参加一场小规模的诗会,由本地著名的销金窟醉月楼牵头举办的一场填诗盛会,醉月楼负责出上句,他们负责填上下句。
填的秒的,好处多多,不仅小小的出名一把,就连钱财佳人也是应有尽有。
这种“填诗”大会在东极城本地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一般都是由本地高档著名的青楼举办,论参与者的身份实力它远不如正规的诗会,但论热度却一点也不低。
说起来历,这种“填诗”会最早的时候,不知道是哪家青楼最先挑头模仿正规诗会举办的,第一次举办却出人意料的大获成功,其他几家看效果很好,便争相模仿。
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追求什么阳春白雪,而是为了替自己宣传造势,吸引目标顾客而已。
对于青楼来讲,当世的读书人无疑是最好的消费群体之一了,仅次于一些财大气粗的达官贵人。
不过,达官贵人往往都是凤毛麟角,难得一遇,而痴迷于风花雪月的书生却不少,毕竟才子也需要佳人作伴嘛。
我不是合格的书院院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