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昊知道,现如今的杜甫,应该也只有六、七岁的样子。
只要改变了杜甫父亲的境况,杜甫日后的境遇就会好很多。
对于诗圣杜甫以后的遭遇,丁昊也清楚的很。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极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黑暗。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杜甫一生心系天下,心忧民间百姓疾苦,他所创作的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无一不是体现朝廷腐败,民间百姓生活艰难困苦的题材。
也因此,杜甫被称为现实主义爱国诗人。
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也正因如此,杜甫才能被后世称作“诗圣”。
圣者,常怀有一种悲天悯人之心。
因此,对于高风亮节的杜甫,丁昊就更没有理由不施以援手了。
杜甫的父亲名叫杜闲,乃是本朝修文馆直学士杜审言幼子。
杜闲生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
如今是,开元五年717年此时的杜闲,官任郾城尉,只不过是一个八品的小官。
若是按照历史正常的进程,开元二十年732年左右,杜闲会被擢升为奉天令。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前后,会被擢升为朝议大夫兖州司马。
这个兖州司马,将会是杜闲官职的。
与帮助李白不同,想要帮助现如今的杜甫,丁昊只需要擢升杜贤的官职即可。
杜闲的官职越高,杜甫将来的仕途就会越顺,这是毋庸置疑的嘛!
历朝历代皆是如此!
要不,怎么会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呢?
丁昊身为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提升一个小县尉的官职,简直就是毛毛雨。
郾城尉杜闲喜从天降,莫名其妙的就被调入了吏部,而且从八品的官职,摇身一变,竟然就成了正七品,对此,连他自己都是满头雾水啊!
他当然连做梦都不会想到,这次的福星高照,全都是他那个尚不到六岁儿子杜甫的功劳。
接下来的几年之内,杜闲更是平步青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主坟上冒青烟了。
几乎是一年一阶,及至公元730年,也就是开元十八年,丁昊第一次见到李白时,杜闲已经成为了吏部侍郎。
丁昊的热情,尽管李白百思不得其解,可是,他能够从丁昊的眼中看出真诚。
待到丁昊说出要为它解决身份问题,并递上与宗正寺内相吻合的宗族信物之时,狂傲如李白,也不禁感动的热泪盈眶。寻书吧xunshu8
在丁昊的鼎力相助之下,三十岁的李白终于得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召见。
李白的诗才,的确是惊天地泣鬼神,直接令唐玄宗李隆基拜服。
当李白报出自己乃是玄武门之变时,太子李建成的四世孙时,李隆基简直兴奋莫名啊!
如此惊才绝艳之人,想不到竟然是自己的族弟,怎么能不令唐玄宗李隆基欣喜若狂?
族中能有如此人物,李隆基觉得自己与有荣焉呐!
二话不说,即命宗正寺核实。
核实的结果当然不言而喻了!
神笔从项羽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