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太平公主的离世,之前跟随着她的一帮党羽,全都遭到了反攻清算。
朝堂之上,再一次开始了大洗牌。
刑部侍郎陆象先,吏部侍郎崔湜,先后位列宰辅。
说来也奇怪,这两人原本也能算作是太平公主的阵营。
谁曾想?太平公主倒台之后,这两人不但没有被贬谪,而且还得以升迁并位列宰辅。
实在令丁昊百思不得其解呀!
只不过,事后,他还是回想起来了太平公主当日所言。
怪不得,太平公主说崔湜是一个白眼狼!
原来,崔湜脚踩两只船,表面上做着太平公主的男宠,实则背地里,早就投靠了李隆基。
难怪!太平公主谋划的一次次下毒与刺杀,全都功亏一篑。
有了这个吃里扒外的家伙存在,她能不次次铩羽而归吗?
连丁昊也不得不佩服这崔湜的好手段啊!
这家伙!可比那些端起碗吃饭,放下碗便骂娘的无耻之徒,狠多了呀!
上着人家的床,却还要背地里搞事情,简直太卑鄙了!
更离谱的是,他还要自命清高!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就这么一个玩意儿!他竟然还有资格看不起别人!
当年东宫詹事府一系的人马,在这一次大洗牌当中也是获益良多。
当年的少詹事贺知章,在李隆基登基之后,便已迁任礼部侍郎。此次,更是名正言顺的出任了礼部尚书。
司农寺少卿张九龄,迁工部侍郎。
兵部郎中张说,迁兵部侍郎。
洛阳令苏頲迁吏部郎中。
帮着丁昊润色话本的好枪手,孟浩然的亲爹孟总,终于得偿所望。
由于这几年,确确实实,为丁昊代笔写了许多的好话本。
这些话本的署名,也全都是两个人,因此这个孟总的名头,已经很是不小。
丁昊兑现诺言,在太常寺下设的教坊,为其谋了一个九品知事。
虽然管理的都是官妓,但是不可否认,当下的官妓那可都是艺人!
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更有甚者,还是那卖艺不卖身的清倌人!
专业对口,同属于文艺圈!因此再合适不过了!
另外,在这几次政变之中功劳不小的小翔子,也就是高力士,终于也脱颖而出了。成为了唐玄宗李隆基身侧的掌事太监。
通过丁昊,反复不厌其烦的劝解,李隆基又念及太平公主已经自裁,便答应了丁昊的请求,赦免了薛崇简。
只不过提了一个要求,命薛崇简改姓李。
薛崇简改姓李,也算是随母亲太平公主姓,故而,也并没有什么抵触情绪,为了保命,也就答应了。
李隆基也没有食言,见薛崇简已经改成了李崇简,便恢复了他的官爵,视同宗室,命其出任蒲州别驾,安置于溪州。
等到这次权利更迭结束,转眼之间,便到了开元三年公元715年。
没有了太平公主的掣肘,太上皇李旦也彻底的不管事儿了,玄宗李隆基终于可以一言九鼎了。
此时,朝中的七位宰辅,卢怀慎之下便是,姚崇,宋璟,丁昊位居第四。
接下来便是刘幽求,陆象先,崔湜。
由于丁昊已经出任中书侍郎,又要以宰相之尊负责玉米在大唐的全面推广,故而,已经卸任了吏部侍郎。
司农寺卿一职,也已经由张九龄兼任。
一想到惠及大唐的玉米,丁昊便禀明李隆基,这玉米的发现,西域胡商婆罗胡也功不可没。
李隆基也不吝啬,大手一挥,便给了婆罗胡一个出身。
西域都护府正七品丞,从此,西域胡商摇身一变,走上了仕途。
正当丁昊忙着玉米在全大唐的推广之时,吏部尚书崔湜已经将吏部的铨选搞得一片乌烟瘴气。
也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对丁昊的痛恨,崔湜出任吏部尚书之后,对丁浩当年所制定的一切章程,能推倒的几乎全部推倒重来。
对此,吏部的其他人,也大多都是敢怒而不敢言。
神笔从项羽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