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会心一笑:“莫急,莫急!此人一会儿便会不请自来!”
狄仁杰硬是不,丁昊也不便多问。
为了避免冷场与尴尬,丁昊便将自己准备改革吏部诠选制度的想法,提前了出来。
狄仁杰作为吏部官,对这个问题自然是很感兴趣的。
在科举制度改革这个问题上,无疑,丁昊已经完全证明了自己的才能。
因此,狄仁杰听到丁昊抛出这个问题之后,期待的同时,内心之中已经隐隐地生出了几分期许。
在狄仁杰期待的目光之中,丁昊继续像上次那般,侃侃而谈。
到这个吏部诠选,还得提一提唐朝的科举。
唐朝的科举制度与明清两朝有着明显的差异,唐代的科举,士子们只能取得进士出身。
除了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之外,其余的进士并不能被立即授予官职。
授官还需要再经过一道考试,这道考试便是由吏部主持的铨选。
因此,也可以这样,唐代的科举制是受铨选制所制约的。
当然了,这种制度在丁昊看来,是一种很有必要的制度。
因为吏部的诠选考试,其中的内容以实用为主,涉及到的知识面有律法,判表,制诏制诰等。
有助于官员上任之后,更好的上手政务。
也可以杜绝那些,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死读书分子。
譬如:明清两朝,就有许多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官员,儒学典籍知道的倒是不少,处理政务之时,却是一窍不通,往往竟然需要聘请师爷来代其完成。
滑下之大稽!
这在丁昊看来,那完全就是庸官的代名词呀!
他想要改革吏部现有的诠选制度,就是为了更有效的杜绝这一类缺官误民。
既然是要改革,当然了,当下吏部的诠选制度,自然是存在着弊病的。
而这些弊病,丁昊早已心中有数。
“尽管神皇陛下登基以来,对五姓七宗的打击不遗余力,然则世家大族根深蒂固。
科举制度推行百多年以来,宗旨便是为了消除世家大族对官职的垄断,让下的寒门世子也有机会参与治国理政。
可是现如今,吏部的诠选制度却犹如一只拦路虎。
下寒门士子即便是考中了进士,许多人却又被诠选这道大关,阻拦在了外面。
而且,诠选通过的,竟然大多数还是世家子弟!
不得不,这就是诠选最大的败笔啊!
若是再不改革,不久的将来,可以预见,吏部诠选必将会最终被取消!”
狄仁杰听着听着,竟然不由自主的就坐直了身子。
见丁昊突然闭口不言了,他下意识的催促道:“继续讲呀?的很好!依你之见,这诠选,又当如何改革呢?”
神笔从项羽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