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澜让方治和金永两人只管负责旌义防务,地方政务自然有人来协助。毕竟少了一个县令,如果不及时任命新的县令上任,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被李逸澜选派来担任旌义县令的,是原大静县官学监理李德山。
当时差点就被烧死在船上,对于指使烧船的那位幕后黑手,李德山心中那是一肚子的怨气,这种怨气甚至影响到了李德山对于王廷的评价。
因此,李德山好不犹豫地跟着林寅观到了济州府,甚至还带上了几名自己的得意门生。
虽然在战争中李德山发挥不了作用,但是在地方官场混了这么多年,李德山对于地方政务还是有自己的见解的。
此时派李德山来担任旌义县令,一方面可以稳定局面,恢复县城秩序,一方面也是拉拢济州文人的其中一个具体体现。
.......
从取得济州府掌控权开始,李逸澜和牧使李璌只留下了那些明确表态参加举义的府城官员,其余的位置都换上了官学里的监理和优秀士子,此举赢得了府城士人的广泛好评。
毕竟不用科举就能获得官职,这样的好事,可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得到的。虽然从长期来看这样的做法显然有些简单粗暴,而且容易滋生不公,但是作为应急之策,还是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还有不少位置,则直接提拔原先的下吏。出于等级的限制,他们原本是只得为吏,没有机会再上一层成为官,但这时李逸澜也直接帮他们打破了这个身份壁垒。
虽然包括李璌在内,不少两班和中人阶层对于李逸澜提拔下吏的做法有些微词,但李逸澜此前已经给了这些出身两班和中人的士子这么多的好处,纵使他们内心反对也不好直接提出。
而得到了李逸澜的提拔,跨越了等级壁垒的吏员,心中的感激自然是不必多说。
纵使其他暂时没有得到提拔的人,也看到了李逸澜的态度,和王廷治下的等级森严相对比,破虏军治下的济州显得更加的有活力。
.......
安排好了旌义和大静两个县的事务之后,李逸澜开始布置济州海峡附近的防务。
济州海峡是朝鲜官军南下时最有可能通过的地方,而过了海峡之后百里即可到达济州府城。
虽然说现在破虏军没有战船,无法在海上拦截官军,但是派出一队士卒在岸边巡逻,及时向济州府城发出警示,还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李逸澜决定让沈二郎带上一个协的士卒,直接到海峡附近,联合当地的义勇巡逻。
李逸澜自己则率领余下的将士返回济州府城。
回府城的途中,李逸澜私底下找到了曾胜。
李逸澜开门见山地问道:“方才提议部署时,我看到你欲言又止,原本是想说什么?”
没有了其他人在场,曾胜也不再犹豫,直接说出了自己当时所想:“其实我是想提议去日本借兵,只是突然想到壬辰倭乱,顾忌到朝鲜人对日本的态度,于是便又放弃了这个想法。”
“赴日借兵?”李逸澜想了想说道,“可是我们现在也没有合适的船只啊。”
曾胜笑道:“我们现在虽然没有板屋船这样的战船,林统领原先的船也被烧了,但是那港口中还有猛船这样的体型较小的战船,如果一次性派多几艘,还是很有可能将消息传过去的。”
......
接下来的一路,李逸澜脑子里一直在思考着派人去日本请兵一事。
等回到济州府城后,还没等李逸澜稍作休息,李璌带着宋时烈、柳馨远两人便找上了门来。
见到宋、柳两人如约而至,李逸澜脸上的笑容怎么也掩饰不住,有了这两名朝鲜大儒压阵,破虏军便可以进一步巩固在大义上的优势。
将宋时烈和柳馨远介绍给李逸澜之后,李璌便先行告退了。济州刚刚举义未久,诸事繁忙,李璌身为牧使,这段时间来忙得团团转。
不过,虽然每日事情繁多,但凭借着举义后的兴奋和激情,李璌非但没有显得疲惫,反而精神头越来越足了。
大明漂流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