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漂流人
超小超大

第三十八章 送,还是不送 (2-1)

李棩刚在心里感叹完大明的消逝,刑曹判书李庆亿就出列禀告了有人自称大明使者,已经在济州岛上岸了。

难以置信地摇了摇头,李棩问道:“大明延平王?这是何人?”

朝鲜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消息来源又受到清廷的遮蔽,因此在日本大名鼎鼎的郑氏家族,却未曾进入过朝鲜国王的视野里。

从昨晚凌晨接到急报开始,李庆亿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早已经倒背如流了,此时便按照昨晚送来的汇报,开始一五一十的说起来。

听完了李庆亿的汇报,李棩沉默了许久,最后总结道:

“依爱卿说法,那汉人李逸澜,自称是大明延平王派去日本的使者,还携带有大明永历皇帝所颁发的《大统历》以及延平王的手信?”

“正是如此。”

李庆亿强忍住心里的冲动,没有把急报中最让他痛心的那部分说出来:济州粮行被李逸澜一锅端了,而粮行掌柜,也就是他李庆亿的侄子李祥,更是被李逸澜纠结暴民给杀死了。

回到了东班行列中,李庆亿一声长叹:正是因为死的是自己的侄子,被端的是自己的小金库,他才不能在这个时候说出来。

至少,这个消息不能由他的口传递给王上。

过两天,等全罗道的正式汇报送到王上的案前,再由一个大臣去点出济州粮行掌柜的身份,效果才是最好的。

现在李庆亿要做的,就是趁着闵维重等山党还没有准备的时候,在这次朝会中就把明使的命运给定下来!

......

李棩心中暗叹,这事一看就不容易处理。济州、济州,自己不是刚把那个不识趣的李璌给打发到济州去吗。

至于为什么是李庆亿先站出来汇报,李棩心里清楚,在济州,汉党有个粮行,说不定就是从那里得来的消息。

只不过既然李庆亿不主动说,李棩也没有必要节外生枝,早点把事情敲定下来,以免夜长梦多。

涉及明、清这样的话题,总是容易引起朝野的震荡,拖得越久越不利。

李棩先象征性地征求了一下领议政洪命夏的意见。

“洪议政,这事你怎么看?”

洪命夏已经年过六旬,在朝野党争的背景下,他这个年老力衰,同时又毫无背景的领议政,也只不过是名义上的宰相罢了。

两个月前,洪命夏就已经称病请求还乡,但是李棩执意不许。

虽然站在东班的最前列,但是如果不是李棩点了名,在这场朝议中,洪命夏根本不会说一句话。

“咳,咳咳。”洪命夏咳嗽了两声,好一会才开口道,“按照我东国法例,凡漂流到我国者,核实身份后,一律遣送原籍。也就是说,按照法例,应当把这些漂流人送去北京,再由清国定夺。”

“不过,这些漂流人若真是大明使者,那么一旦送去清国,又有违大明对我东国的恩义。”

说道最后,洪命夏轻抚自己的胡须,叹息道:“此可谓两难啊!”

咋一听,洪命夏的话考虑周全,其实就是不敢担风险的体现。要是主张送去建虏,那么得罪的是士林;如果主张不送,那么又会有惹怒建虏的风险。

其实,李棩现在的想法和洪命夏是一致的。只不过,这事拖着也不成,最终还是得做出决断来。

扫视了一下众臣,李棩最终把目光落在了右议政郑致和的身上,他想了起来,前任济州牧使洪宇亮,正是经由郑致和推荐升上王廷来的,只是这个时候估计还在半路上。

算算时间,那明使李逸澜的事情,应该也正好是洪宇亮在处理。

既然如此,那就先让郑致和说说吧。想到这里,李棩点了郑致和的名字:“郑议政,刚才李刑判的汇报和洪议政的分析,你也听到了。你觉得该如何处置?”

......

郑致和方才在心里责备洪宇亮,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向自己汇报,反而让李庆亿将消息最先汇报了出来,以至于现在自己毫无准备。

不用多想,郑致和都知道对于这件事,山党和汉党之间肯定立场完全不同。而郑致和自己,则需要揣摩当今王上的立场。

大明漂流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红楼读书郎 连载中
红楼读书郎
商狄
红楼里的科举文,主角是农家子弟,偏日常生活流。以主角的自我奋斗为主,曲线拯救林妹妹。ps:非单女主,非后宫文。PS:主角非贾家远亲,跟贾史王薛并无关系,说是红楼,也不过是借了红楼里的人物,且出场较晚,阅前须知。
75.2万字4个月前
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 连载中
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
凌云轩66
董卓逼我退位,我拒绝! 袁绍想要北方,我不给! 曹操要我迁都,我不干! 蔡琰、貂蝉、大小乔,全都是我的!
61.6万字4个月前
大明好伴读 连载中
大明好伴读
张六阳
谢至穿越了,成了内阁大学士谢迁之子。 什么?要让我进宫做朱厚照那厮的伴读? 没问题,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 什么,还是太子主动提出的,目的是为了让我背锅? 对不起,我可不是背锅侠,我真是来学习的。 这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从太子伴读成长为大明优秀青年的故事。
97.4万字4个月前
战国铁骑 连载中
战国铁骑
轻盈的迅蹄坨
金戈铁马、刀光剑影、战旗猎猎,但不管是魏国称霸,齐国披靡还是燕国扬眉,在大秦铁蹄下都黯然失色。 大秦自商鞅变法之后便不断显示出猛虎下山般威武,振落了中原诸国一身的傲慢。沧海沉浮、风云变幻,巍巍大秦何人能敌? 身为燕赵人,想尝试写一本以赵为主的书。
2.8万字4个月前
姐夫爱吃醋 连载中
姐夫爱吃醋
夭夭小瑾
你喜欢庙堂之争的纷乱爱情,还是喜欢相忘于江湖的柔骨侠情。
7.7万字4个月前
公子好状元 连载中
公子好状元
虚尾草
大争之世,风起云涌,群贤辈出。 有学问如夜空明星的文士老先生周游列国求学问学治学。 有豪勇可携百石之弓的白甲女子将军逐敌千里不让须眉。 有谋略深远如草灰蛇线的庙堂能臣为万世开太平。 也有那无数埋骨他乡的无名小卒死战到底半步不肯后退。 …… 更有那位丰神如玉自污二十年一朝名动风流意气独占八斗的谢家公子。 (本书慢热,入坑请谨慎。)
15.8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