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的事情都是本王编的,你们不用在意内容的真实性。”
两个人看完这张纸上的内容之后依旧是一头雾水。
“草民愚鲁,不知王爷给我二人看这个究竟是何用意?”
要不然还是喜欢跟聪明人打交道呢,可以省去很多口舌。朱棣见他们并没有理解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只能为他们解释道:
“你们想象一下,如果把这张纸上写的内容都换成在北平城里真实发生的事,会是什么效果?”
“您是想把这个做成邸报?”
“准确的说,是任何人都能看的那种邸报。”
“任何人?”李洛不解的问道。
“对,任何人,上到本王,下到黎民百姓,都可以出钱购买。”
这俩人心里一盘算,做这一份需要纸张,需要有人去采集信息,还需要雇人抄写,最后想要卖出去还得有一笔开支,加起来的成本太高了,一份得卖多少钱才能回本啊。
年轻人就是年轻人啊,李洛在心里摇了摇头。可虽然自己不太能苟同朱棣的想法,但人家毕竟是王爷,得把话说的婉转一点,以免被怪罪上。
朱棣见他俩都不说话,也知道他们在担心什么,便主动开口说道:
“你们二人有什么疑问就直接问吧,不用藏着掖着的。”
赵文焘率先说道:“王爷既然这么说,那草民就有话直说了。如果按王爷所想,恐怕这任何人都能看的邸报不是任何人都能买的起的。”
“单是这抄写的成本就...”
“你们想问题不要这么简单嘛,抄写的成本高,那为什么不能使用印刷的方式呢?”
朱棣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至于纸张,不需要它有多美观,因为我们要做的不是艺术品,只需要它稍微结实一点,不容易破就行了。”
“我把它称之为报纸。”
看来这个燕王是真的仔细考虑过这事,但李洛的疑虑并没有被打消:
“不知王爷打算如何处理这个...报纸上的的内容来源问题?如果记录的都是一些市井小事,那就需要派出大量的人员去采集信息。”
“我们只需要很少的人采集每份报纸的核心内容就可以了,这些核心内容是一般人接触不到的事情,本王会在这方面给予适当的帮助。”
“至于剩下的大部分的内容只需要百姓主动提供信息就好了,我们负责把收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汇编。一旦提供的信息被采用了,我们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但一定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果要是发现提供的信息不实,第一次罚钱,第二次就永不采用了。”
朱棣对于自己这个想法感到颇为自得,这是他借鉴后世自媒体的繁荣而找到的灵感。即使目前情况下北平城内的识字率很低,但前期报纸内容也不需要做的太多。至于销路问题,朱棣更是不担心。
因为哪怕是前期自己倒贴钱去做这件事,他都是赚的,这是他自己在为未来铺路。而且随着报纸不断地流传开,识字率也一定会随之上升,迟早有一天人人都能看懂报纸上地内容。
当然这只是针对城市人口,至于农村人口,朱棣暂时还没有什么办法。
“报纸每五天为一期,前面几期可以免费发放。帮助北平城内的百姓养成看报纸的习惯,只要这习惯一旦养成,那你们未来这一辈子都不用发愁生计问题了。”
朱棣描绘了一番报纸的美好前景,看面前这两个人有一些被打动了,赶紧趁热打铁:
“本王邀请你们两家各出两成本金,同时负责筹建新的印刷坊以及未来报纸的编写和售卖工作,每家可得三分利。”
话虽然这么说,但李洛还是不太敢赌。即使能分到三分利听起来不少,但相应的还要承担那些杂事,况且自己对印刷方面没有什么了解。
不过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能借此和燕王搭上关系,这是多少人都梦寐以求的事啊。
就在李洛犹豫之际,赵文焘那边已经做出了决定。
“赵家愿意加入。”
大明的回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