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有人会在乎朱标自己的想法,毕竟他是太子,他就应该做到这些,他没有选择的权力。
为了以后继承皇位,朱标不得不选择隐忍,他有时候真的羡慕自己的那些弟弟们,羡慕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封地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尽管如此,朱标并不怨恨任何人,这都是命运的安排。自己既然身为大哥,就得担起当大哥的责任。
不过这次自己老爹的考题有些出人意料,之前大多都只会考一考自己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还很少把跟战事有关的奏本给自己看。
仔细阅读了几遍,朱标对朱元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儿臣认为陈指挥使的想法颇有意义,尤其是在以柔克刚这块的想法上更是令人拍案叫绝。但是陈指挥使恐怕有一点疏漏,那就是那些胡人未必会老老实实听我们的话。”
朱标想问题的思路和朱元璋完全就不一样。对于一个政策,朱元璋先想的是这个政策能不能实施,而朱标先想的是如果实施了这个政策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朱元璋示意朱标继续说下去。
“儿臣知道有一种说法是,胡人无百年之运,这是因为他们来我中原,想要统治这片土地就势必要学习我汉人的文化。就像陈指挥使所说,学了汉人文化后胡人就不再是胡人了。”
“但是现在问题反了过来,陈指挥使想要去草原上传播汉人文化,可那些胡人有什么理由去接受我们的文化呢?他们生长在那片土地上,有着他们自己的传统,想让他们移风易俗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说的不错。”对于自己立的这个太子,朱元璋一直都比较满意。单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朱标治国理政的能力绝对不差。
朱标想了想,又继续补充道:“儿臣有一计。”
“说来听听。”
“我们可以通过给胡人分地分田,诱导部分胡人内迁。”
朱元璋摇了摇头:“不可,汉人与胡人世代为敌,我大明的大好江山又岂能分给敌人一丝一毫?此事休要再提。”
朱元璋拒绝这个提议当然是因为自己曾经被元朝统治者压迫的太惨了,他和北元绝对是势不两立的关系。
朱标见自己的提议不出意外地被否决了,也不沮丧。自己之所以说这个想法就是看今天他老爹心情还不错,才敢说这种别人听来有些大逆不道的话。
朱标和他老爹不一样,因为没经历过元朝的统治,所以他对蒙元的仇恨没有那么深。对于他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因为连年战争而无家可归的人们。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因此他很惧怕战争,如果有任何方法能避免战争,他都觉得可以去尝试。
“若是如此,则只能派精通礼教之人深入漠北,行教化之事。”
朱标也没想到什么其它好办法,大漠土壤贫瘠,粮食作物无法生长。如果让他们一直生活在那里,未来必定还会因为生存问题南下侵略的。
对于今天的考较其实到这里就算已经结束了,朱元璋并不指望朱标能给出一个完全之策。在朱元璋的设想中,自己会把一切问题都处理清楚,而自己的接任者只需要按照自己已经画好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就可以了。
看朱标实在想不出什么了,朱元璋便开口说道:
“首先,你要学会分化敌人。现在北元虽然被我们打回了漠北但它对各个部落之间仍有很强的掌控力。那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把北元的主力消灭掉,让他无力再掌控每一个部落。”
朱标听明白了,赶紧接着说:“接下来就是扶持其中部分小部落,让他们彼此互相牵制。可这和怀柔政策有什么关系?”
“你不是担心说出去的话没人听吗,那些小部落如果想要得到我们的帮助,就必须要学习我们汉人的东西。他们想要粮,想要武器,这些我们都可以交易给他们。他们就成为了我们手中的矛,我们只需要坐在一旁看他们互相打就好了。”
朱标眼睛渐渐亮了起来,父亲的眼界果然是比自己要宽广许多。
大明的回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