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的人则是懒汉一个,家里有地不好好种,整天游手好闲。最后等把自己土地丢了的时候,再想后悔就已经晚了。
这种人你想帮都帮不了。
想到了这些,朱元璋又开始想自己重农抑商的措施到底对不对。
“如果不限制那些地主从商会发生什么事?岂不是他们会用更多的钱,买更多的地?”
如果朱棣知道他在想这些,一定会告诉他,真理是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螺旋上升。你重农抑商现在肯定是正确的,但随着生产力发展,必然就会需要调整相应的政策。
“其实限制个人持有土地上限这事倒不是不行,我得仔细考虑考虑。”
朱元璋挠了挠了头,感受到了自己日渐稀少的发量。
“这小子,真能给我找事做。”
等一下!
朱元璋觉得这件事好像有哪里不太对劲。
什么时候轮到我儿子教我怎么做事了?这朱棣是到了新家,翅膀硬了啊。
先不提这里面写的内容有几分真,几分假。自己的这几个儿子就没几个靠谱的,怎么之前没看出来老四有这方面的脑子,他不是只对带兵打仗有兴趣的吗?难道出去旅游还能顺便开智的?
于是便对着外面值班的太监喊道:“给我传亲军都尉府,把燕王到北平以后做的事整理出一份折子,让他们明天递给我。”
亲军都尉府就是未来大名鼎鼎的锦衣卫,现在虽然还没改名字,但已经开始承担搜集情报这类的活了。
以朱元璋生性多疑的性格,是绝对不会对朱棣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视而不见的。
查,必须给我查。
我倒要看看你是吃了哪门子的错药。
这时正在军营里“小人”得志的朱棣,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他老爹盯上了。
不过就算让他知道了,也只会说。
就怕你不查呢~
第二天朱元璋顶着两个大黑眼圈的走出了寝殿,太子朱标早已候在了外面给父皇请安。
今天太子要跟着听政,学习如何处理政事。虽然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听政了,但还是十分兴奋,反倒是朱元璋还迷迷瞪瞪的。
早朝开始,大臣们的发言却并不积极。
这时候由于胡惟庸被杀,牵连到了朝廷上上下下很多人,就连已经告老还乡的宋濂也被自己的儿孙牵连,全家都被发配到了四川茂州。
搞得大臣们也是人心惶惶,人人自危,生怕皇帝这把刀下一个砍向的就是自己。
于是说了半天也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朱标在一旁听的是百无聊赖,难免就开了小差。
“太子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朱标还发着呆呢,突然听到朱元璋@自己,赶紧把思绪拉了回来。
慢慢的站起身,大脑飞速的运转,隐约之间好像听见刚才有提到什么,苏州府,嘉兴府,赋税问题等字样。联想到苏、松、嘉、湖地区一直赋税过高,民众苦不堪言。再想到自己的老师们一直教导自己要实行宽通平易之政,于是便开口说道。
“儿臣认为,过高的赋税会打压百姓的积极性,因此应该适当降低这四府的税收。”
说完这话朱标还挺满意的,应该没有什么纰漏,但在下面的太傅徐达给他疯狂使眼色。徐达以前做过太子太傅,教导过朱标一段时间。
徐达虽然以能征善战而闻名,但他更精通于人情世故。
朱标刚才这话当然没说错,能体现出他太子体恤民情,爱民如子的优良品德。
但是他忘了最重要的一点。这四地的高税率是谁定的?是朱元璋定的。
当年朱元璋造反的时候,这四府的百姓倾力帮助吴王张士诚,跟他作对。朱元璋可从来不是什么心胸开阔的人,这笔账可还没一笔勾销呢。
因此朱元璋听了太子说这话可就有点不太高兴了,但人家又没说错,把自己搞得像一个残暴不仁的暴君一样,很丢面子。
大明的回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