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越椒与蒍贾,各自达到目的,皆大欢喜。但是,不知为何,这俩人之间,又产生了矛盾。《左传》记载:斗越椒‘恶之’,凭借若敖氏家族的实力,把蒍贾囚禁在轑(lǎo)阳;后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杀死。
斗越椒是否为斗般报仇?不得而知。
可惜曾经的神童,殒命在政治漩涡之中。值得安慰的是,他有一个好儿子——孙叔敖,被司马迁列为‘春秋第一循吏’,此人将辅佐楚庄王,称霸诸侯。
依靠家族的实力,敢滥杀朝廷重臣,真是胆大包天。这个家族太强大,太霸道,太蛮横了,越来越让人感到不安,各种威胁都指向若敖氏,楚庄王不得不考虑问题的严重性。
现在,斗般死了,蒍贾也死了,斗越椒难道是胜利者吗?杀害大臣,死罪难逃。他把自己逼得无路可退,唯一的道路,就是造反。
造反?九死一生。
公元前605年夏,斗越椒率领若敖氏家兵,以及自己的军队,驻扎在烝野(今湖北荆州境内,确切地点不详),准备进攻楚庄王。造反的大旗举起来,想要放倒就难了。
晋国刚刚发生弑君惨案,楚国内部也开始造反。
正是振兴楚国的关键时刻,楚庄王知道,如果楚军内部打起来,最伤士气,自己的霸业梦将受到沉重打击。他派人劝斗越椒回心转意,并且表示,愿意用楚文王、楚成王、楚穆王三代楚王的子孙作为人质,与斗越椒讲和。
这个条件可谓极限,充满诚意,楚庄王总不能把自己交出去吧!之所以如此,楚庄王明白,不能内部自相残杀,两边都是楚国战士,打起来两败俱伤,无论谁胜谁败,受伤的都是楚国。
离岸已经太远,无法再回头了!现在,斗越椒骑虎难下,不想成佛,只想成功,只想率领若敖氏子弟,登上楚国的宝座,建立自己的伟业。
这一仗,已经是箭在弦上。
楚庄王无奈,在漳水边检阅军队。7月初9日,两军在皋浒(今湖北枝江市境内,确切地点不详)摆开阵势,准备交战。
为了鼓舞士气,他亲临前线,擂鼓助威,军队士气大振;作为叛逆者,斗越椒的军队则相对士气低落。都是楚国子弟,不明原委,谁愿意与国君为敌?
眼看楚庄王亲临战场,作为射箭高手,斗越椒取出弓箭,远远地瞄准楚庄王。弓开如满月,箭去如流星,锋利的箭镞,飞过车辕,穿过鼓架,却射在铜钲上,嗡嗡振耳。
第一箭无功,紧接着,斗越椒又射出第二箭。那箭飞过车辕,穿透车盖,差点射中楚庄王。如此距离,远远超出常规射程,周围众将,惊出一身冷汗。
据说斗越椒臂力惊人,箭术高超,果然如此。
大家急忙簇拥楚庄王,撤退到更远处。有军士拔出箭簇,发现那箭比普通的长而锋利,士兵看了都互相传说,神乎其神。大家内心感到害怕,隐隐有退却的意思。
如果军队士气崩溃,哪怕退却半步,后果不堪设想。楚庄王急忙派人在军队里到处喊话:“我们的先君文王攻克息国,得到三支神箭,摆放在祖庙,被斗越椒偷去两支,现在他已经全用完了。”
这弥天大谎,虽然是个骗局,也算善意的谎言,士兵们都相信了。
楚庄王是一代明君,深得将士百姓拥戴,他重新组织进攻,打败了斗越椒,并趁机消灭了整个若敖氏,也算去除一块心病。
‘狼子野心’,虽然子文预测成功,但是,斗越椒走到今天这一步,恐怕也是若敖氏太强大造成的。功高震主,他也害怕自己成为冤魂,故而造反,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斗越椒的儿子斗贲皇,眼看造反失败,及时撤离战场,逃往晋国,被封在苗地,后来以苗为氏,称之苗贲皇,他也成为苗姓先祖一支。此人绝对是个人才,未来‘鄢陵之战’,将展示才华,帮助晋国大败楚国,成为第三位‘楚才晋用’的典范。
这次谋反失败,若敖氏遭到灭顶之灾,斗氏、成氏两大家族几乎灭绝。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