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一个叫孔甲的国君,他比较爱好龙。有一次出门打猎,山里忽然刮起大风,结果孔甲迷失了方向。他带着随从们,东绕西绕,无意中走进一个农户家里。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这家的妇人正好生了个孩子。
看到国君到来,赞赏的人说:“今天真是个好日子,竟然迎来国君,你这孩子将来一定大富大贵。”
这种吉利话,当然让人高兴,毕竟是喜事。幻想一下,某家妇人即将生孩子,忽然****光临,是否让人激动?传出去,百年以后,也将是美谈。
另外有不懂事的则说:“国君到来,只怕这孩子担当不起,将来恐怕有灾祸。”
会不会说话?不会说就把嘴闭上,没人把你当哑巴。这无异于一盆冷水,实在让人扫兴,也不怕被主人暴揍一顿。
意外碰到这种喜事,孔甲也很高兴,吉利,大吉大利。等到孩子长大一点,孔甲把孩子带回王宫,并且说:“我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看谁敢祸害他?”
从小在生长在王宫,得到国君保护,也算人生大幸。等到长大成人,忽然有一天发生了地震,挂在墙上的斧钺掉了下来。世间事往往就那么巧,不偏不倚,恰把那孩子的脚砍掉了。
面对如此悲剧,孔甲长叹:“哎,这是命中注定啊!”
因为没有脚,行动不便,于是,任命那个孩子做了守门的官员,史称‘大阍’。
这个故事出自《吕氏春秋》,不知是否可靠。不过,古代很多的被砍掉双脚的人,都成了守门人。
按照《周礼》记载:墨者使守门,劓者使守关,宫者使守内,刖者使守囿,髡者使守积。可见,周朝与夏朝的制度不同,楚国也没有按照周朝礼制,去让墨者守门。
却说楚文王的手下,有一位大臣,名叫鬻拳,为人忠诚正直,敢作敢为。
鬻氏是楚国先祖鬻熊的后代,正宗的楚国贵族,现在一般改为誉姓。
有一次,不知为了何事,楚文王固执己见,坚决不听鬻拳劝告。(《东周列国志》中,认为楚文王要烹杀蔡哀侯,以此震慑中原,鬻拳坚决阻止,正史没查到这种记录。)
自己的意见正确,国君却坚决不听,鬻拳一怒之下,把兵器架到他的脖子上,威胁必须听从,否则就一起死。
鬻拳平日忠心耿耿,也是个贤臣,楚文王没料到会突然采用暴力手段强谏,吓了一跳。他也是人,生命也只有一次,感到害怕,于是,虚心接受鬻拳的正确建议,过后也没有惩罚。
眼看楚文王承认错误,鬻拳扔下兵器,说道:“我以兵器威胁君王,罪大恶极。”
说完,伏地请国君治罪。
楚文王熊赀并非昏庸之辈,知道鬻拳也是一片忠心,当场就原谅了他,没有追究。
以兵器威胁国君,在秦汉以后,是不可想象的。为了防止刺杀或者威胁的情况,大臣上朝,禁止携带武器,特别是‘荆轲刺秦王’之后。
国君宽容,不治罪并不代表自己无罪。如果忠臣都这么干,朝堂岂不乱套?而且别的大臣都看着呢,将来谁背后说几句小话,鬻氏将面临灭族的风险。
于是,鬻拳自己砍断了自己的一只脚(也有说两只脚),以示惩罚。
楚文王感念他的忠诚,命他担任‘大阍’的职务,负责管理城门,称他太伯。
从此,鬻拳的后人世世代代都掌管着楚国的大门。
管理城门,官职虽然不算大,岗位却非常重要。那是首都的门户,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每天各类人进进出出,有真有假,有好有坏,一次疏忽,都可能酿成重大惨剧。
楚文王放心任命鬻拳为大阍,虽然他很尽职尽责,却引出一件祸事。
息夫人被楚文王抢走,当了压寨夫人。虽然有美人陪伴,作为一代枭雄,楚文王并没有沉浸在温柔乡中。他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国君,最大的梦想,是能够挺进中原;要挺进中原,必须征服郑国,那是南北要冲,兵家必争,历代楚君,都为此而努力。
机会,很快就来了。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