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脐,就是咬自己的肚脐,简直不可思议。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那些练柔术的、练瑜伽的、练杂技的,估计噬脐很轻松。
噬脐莫及,比喻后悔莫及。
楚文王上任不久,先把国都从丹阳迁到郢地,也就是现在湖北省荆州市北的纪南城,如今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然,也许他的父亲楚武王早就有这个打算,不过没时间付诸实施了。
郢都存在了大约四百年,多次变迁,名字不变,成为楚国著名的都城。不过,郢都并非坚不可破,有两个人做到了,一个是春秋末期的伍子胥,另一个是战国时期的秦将白起。
公元前688年冬,楚文王继承楚武王的志向,继续扩张。为了北进,他出兵讨伐申国(今河南南阳),也不知他的老师葆申该作何感想。
这次伐申是否灭国?《左传》没有明确记载,不过,从此申国没有再单独出现,很可能被灭掉。而且多年以后,负责管理申地的官员,往往称之申公。
申国,成为第二十二个被灭的国家,从此作为楚国一个重要的县,屏障楚国北方边境。
讨伐申国,必须经过邓国。邓国,是一个很古老的国家,夏商两代都有分封,一般认为位于今天河南邓州。也有人认为位于襄阳市樊城区,因为那里发现了一些邓国的遗迹和遗物。
其实,邓国一直挡着楚国北进的道路。但是,由于楚武王娶了邓国女子邓曼,邓曼贤惠,还为他生了个儿子熊赀(楚文王),楚国与邓国,藕断丝连,至少在楚武王时期,双方关系不错。
为了照顾夫人的感受,楚武王虽然贪图邓国的土地,并没有攻打邓国。亲戚之间,逢年过节,偶尔还能走动走动,留个念想。
现在,楚文王要扩张,攻打申国,同样经过邓国。
当时,邓祁侯(谥号为祁)一看,自己的亲外甥路过,亲切地说:“这是我的外甥啊。”于是,留下楚文王,热情款待。
宴会之上,莺歌燕舞,觥筹交错,谈起亲情,不亦乐乎。欢笑之余,却也隐伏着一丝杀机,因为邓祁侯的另外三个外甥,强烈要求,杀掉楚文王熊赀。
大家都是亲戚,为什么那么狠心?邓祁候坚决反对。
那三个外甥说:“将来灭掉邓国的,必定是此人。如果不早点儿打算,将来后悔莫及(若不早图,后君噬脐)。现在下手还来得及,杀了他,这是最好的机会。”
成语‘噬脐莫及’,最早就出自这里。
杀害自己的外甥,也就是杀害自己的女儿,天理不容啊!邓祁侯并非没有人性,拒绝道:“如果这样做,人们会唾弃我,神也不会食用邓国的祭品。”
那三位外甥似乎商量好了,提醒他:“如果不听我们的,土地神和五谷神的祭祀都没有了,君王还能有什么?”
然而,邓祁侯终究没有同意。
其实,他也不傻,怎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真要杀了楚文王,楚国必然还有新王即位。那时,楚国的报复恐怕更加惨重,不仅仅是灭国,邓国将被夷为平地。留下这个外甥,至少保留一份亲情,让邓国多延续几年。
楚文王逃过一劫,继续北上伐申。灭掉申国后,第二年回军,再次路过邓国。
这次,他终于露出自己的獠牙,趁机攻打邓国,差点提前上演‘假虞灭虢’的故事。楚军是主动攻击还是被迫还击?史书没有记载,总之,友谊没了,战争开始。
由于邓国提前准备,楚文王并没有得逞。楚国与邓国,从此有了隔阂,亲戚关系荡然无存,楚文王的心里,已经准备吞没邓国了。
不知他的母亲邓曼,听到这个消息,内心该如何感受?那是自己的家乡,那里有自己的亲人,如今,自己的儿子为了土地,却要毁灭那里。儿大不由娘,跟谁说理去。
不过,楚文王并没有急于灭掉邓国。他不能一点不顾及亲娘的感受,所以很长时间相安无事。
十年以后,也就是公元前678年,估计邓曼已经去世,楚文王再无顾忌,一举灭掉邓国,把它变成楚国的一个小县。邓国,成为第二十三个被灭的国家。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