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孟郊
为了确定新的国君,建立自己的势力,两位官二代明争暗斗,打的火热,仿佛晋国就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他们却忽略了一个身为人母的女子——晋襄公的夫人——穆嬴。
穆嬴,嬴姓,谥号为穆,一般认为,他是秦国人。但是,有个道理却说不通,一些人提出质疑。
既然穆嬴是秦国人,秦国为什么支持公子雍,却不支持穆嬴的儿子呢?秦康公与公子雍,是表兄弟关系;与穆嬴的儿子,舅甥关系,都不一般。
也有人怀疑,穆嬴,可能是徐国人或江国人,这些国家也是嬴姓,猜测而已。我们还是按照一般观念,把穆嬴当做秦国人吧。
赵盾派了先蔑和士会,去迎接公子雍。
当初晋文公建立‘三行’的时候,任命荀林父担任‘中行将’,先蔑担任‘左行将’。俩人是同寮,属于‘一起扛过枪的’,关系比别人自然不同。
后来‘三行’合并,先蔑的职位提升到下军将,‘六卿’之一;士会则非常明智,曾经当过晋文公的车右,现在不知身居何职,未来前途无量,成就高于许多人。
出发之前,荀林父亲自为先蔑送行。这并非普通送别,荀林父已经察觉出,国内当前几方势力交错,形势混乱,只怕要有内乱发生,故而希望能阻止先蔑,不要出国,静观其变,免受牵连。
他对先蔑说:“现在,夫人和太子都在国内,却要到国外寻求国君,一定行不通。你以生病为借口,把这件事推辞了,怎么样?否则的话,恐怕惹祸上身。派一个代理卿前去即可,何必你去?一起做官称之为‘寮’,你我同寮,敢不尽心相告?”
各位还记得‘假虞灭虢’的故事吗?还记得那位‘忠贞’的荀息吗?荀林父就是荀息的孙子,未来的中军帅。‘同寮’这个词,最早就出自荀林父之口。
人世间有很多友谊,同窗、同寮、同袍等,那种友谊,是一辈子的。
荀林父并没有介入‘二虎之争’,作为局外人,对朝政看的更加清晰。这种竞争的结局是好是坏,谁胜谁负,都不敢保证,此时太子还在,却到国外迎立新君,只怕国内巨变,有去无回。
这几句话,可谓掏心窝子,然而,先蔑不明白其中利害,坚决不听,中军帅有命令,必须执行。最后,荀林父又引用《诗经》中的名言警句来提醒他,依然不听,坐车直奔秦国。
先蔑和士会前脚走,国内后脚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
先是阳处父被刺,接着狐射姑逃亡。这两件事还好说,最糟糕的,是晋襄公的夫人穆嬴,眼看儿子要被废,岂能善罢甘休?当时太子夷皋年幼,还不怎么会走路,只能任人摆布,父亲已经去世,能帮助他的,就剩母亲了。
虽然孩子不懂事,按规矩就是晋国继承人,只须安心等着即位就行了。然而,穆嬴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赵盾联合大臣,要废掉自己的儿子,并且已经派使者出发,去秦国迎接公子雍了。
这消息,简直如晴天霹雳,如果真那样,一切全完了。
她心急如焚,作为一位女子,位置高高在上,却没有实权,更没有资格参与朝政,夫君刚刚去世,朝堂就要变天!面对赵盾等一班文武大臣,她唯一的、最直接的武器,就剩下眼泪。不得不说,女子的眼泪,非常厉害,比如传说中的‘观音泪’。
每天早朝,穆嬴就抱着儿子,在朝堂上跟大臣们哭诉:“先君有什么罪?合法继承人有什么罪?抛开嫡子,到国外寻求国君,将来怎么对待这个孩子?”
一把鼻涕一把泪,听了让人心酸、心疼、心怜。
是啊,如果先蔑和士会迎回公子,那么这个襁褓中的孩子,只有死路一条。作为母亲,绝不允许这种悲剧,在自己眼前发生。凭借一颗舔犊之心,凭借那种不放弃的决心,凭借天地道义的良心,她拼了命,也要拯救自己的孩子。
而且,穆嬴的哭诉,有理有利有节,任何人挑不出毛病。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