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春秋第二位霸主,晋文公有一点绝对比齐桓公强,就是继承人的问题。
晋国家业太大,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继承人,辛辛苦苦打拼的基业,瞬间就可能崩盘。齐桓公就是最好的例子,几个儿子争来争去,内部先杀了个天翻地覆。导致齐国一蹶不振,霸业衰落,再也没有一统江湖。
晋文公也有几个儿子,但接班人交代的很明白。儿子雍被送到秦国,黑臀被送到东周(后来的晋平公),另外几个也都被送出去,就是为了防止他们有异心,在内部某乱。
去世之前,晋文公只把太子欢留在晋国,执掌国政,就是晋襄公。
晋襄公是晋文公的长子,在重耳流亡之前已经出生,可以说从小缺少父爱。但他本性宽厚,也是个贤君,为了把他教育好,晋文公还特意给他选择了一位正直的老师——阳处父。
即位之前,晋文公已经给儿子打下坚实的基础,留下一堆人才。晋襄公对这些托孤之臣礼敬有加,各尽其才,所以才能先后打败秦国和北狄,让晋国的霸业达到另一个高峰。
‘箕之战’胜利后,晋襄公论功行赏。
首先,以‘三命’之礼,任命先轸的儿子先且居,为中军帅,‘六卿’之首。因封地在霍(今山西省霍州市陈村北),也称霍伯。
这个待遇很高。周朝的爵位,分为九个等级,称之‘九命’。其中天子赐封的‘方伯’,一般是‘九命’,级别最高,有征伐特权;天子的‘三公’,赐‘八命’;侯、伯赐‘七命’;天子的卿为‘六命’;子爵、男爵为‘五命’;天子的大夫为‘四命’;下面公、候、伯的卿,为‘三命’,大夫为‘二命’。
当时,老臣不少,够资格的官二代也不少。但是,晋襄公坚决排除异议,把最重要的位置,让先且居担任,需要很大的魄力。
这固然有先轸的一部分原因,但是,先且居本人也确实有本事。如果是一堆烂泥,怎么扶都没用。
接着,用次等级别的礼节,把先茅的封地,赏给胥臣。
前文说过,这次战役中,有个叫郤缺的人,作战勇敢,俘虏了白狄的国君。郤缺,是胥臣坚决向晋文公推荐的人才。
先说胥臣,此人可不简单。他跟随重耳流亡十九年,公认的‘五士’之一,晋文公把它当老师对待。流亡路上,此人不显山不露水,光芒大多被狐偃、赵衰所掩盖,但是,他的优点,别人也无法取代。
由于封地在臼(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北),也称臼季,曾担任司空,也称司空季子或司空臼季。
晋文公对胥臣非常倚重,总体看来,胥臣有大功四件:
第一,跟随晋文公流亡十九年,鼓励他娶秦穆公的女儿怀嬴;第二,晋文公曾向他咨询如何教育好太子,胥臣提出因材施教,比大教育家孔子早了一百多年;第三,城濮之战,胥臣担任下军佐,下令给战马蒙上虎皮,取得胜利,战功卓著;第四,辅佐晋文公建立霸业后,胥臣向他推荐了一个人才——郤缺。
这位郤缺,各位恐怕都不熟悉。他有一个非常非常不利的因素——背景不好,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政治成分’不好。而且不是一般的不好,是极端不好。
他的父亲是谁?各位应该知道,就是晋惠公的坚决支持者,要火烧晋文公的郤芮,后来被秦穆公诱杀于王城,并且陈尸示众。
郤芮死后,家族并没有被灭,但是,亲人被剥夺一切权力,昔日的封邑冀地,也被收归国有。如此大罪,族人能保全性命,已是万幸。作为郤氏继承人,郤缺带着夫人孩子,当了平民百姓,在冀地过着自给自足的乡间生活。
有一次,晋文公派胥臣出使别国,回来的时候经过冀城。冀城原来是郤氏的封地,所以也称冀芮。
或许是有意,更或许是无意,胥臣在路边见到了感人的一幕:郤缺在地里锄地除草,他的妻子给他送饭,然后很恭敬地站在旁边,看着夫君吃饭;彼此之间,就像对待客人一样。
这俩位,绝对是模范夫妻,成语‘相敬如宾’,就来源于此。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