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庆郑危机,那位车右家仆徒说了句良心话:“当国君的不计前嫌,当臣子的甘愿死于刑戮。如果放了庆郑,这样的名声,要比杀了他更好。”
一个人,一辈子说一句正义的话,就可能被载入史册。家仆徒此人如何,不了解,作为‘家仆’,地位不是很高,但这一句话,就让人敬佩三分。
梁由靡则真心要治死庆郑,他强调:“政令刑法,是用来治理百姓的。不听命令擅自进退,就是触犯政令;幸灾乐祸而使国君被俘,就是触犯刑法;庆郑扰乱国家,不能让他逍遥法外!再说临战而自退,败退而自杀,臣下可以随心所欲,国君却失去刑法的威严,以后如何用人作战?”
于是,晋惠公命令负责军法的司马说来执行。
杀人,必须有理由,有根据,让人心悦诚服,何况是晋国大臣。司马说召来三军将士,当着所有人的面,列举庆郑的罪状。
他说:“韩原之战前,全军宣过誓,扰乱军阵违抗军令的,处死;主将被俘,部下脸上不挂彩的,处死;散布谣言,动摇军心的,处死。现在庆郑扰乱军阵,违抗军令,这是第一项罪;擅自逃跑,这是第二项罪;耽误梁由靡而放跑秦君,这是第三项罪;国君被俘,你面颊没有伤痕,这是第四项罪。庆郑,你就刑吧!”
杀就杀,何必找些没必要的理由?强词夺理。
庆郑看着司马说,说道:“司马说!三军将士都在这里,我能坐着等待就刑,难道还怕脸上挂彩吗?赶快用刑吧!”(《国语》)
公元前645年11月29日,晋惠公杀了庆郑,然后进入绛城。
庆郑死了,他是一位忠臣,多次直言进谏,终究没有得到重用。他的死,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澜,没有让晋惠公及时回头,更没有谁替他惋惜。
然而,直言忠谏,临死不惧,值得后人钦佩。
这次回国,晋惠公老实许多,首先把昔日许诺给秦国的河外五城,如数交割。于是,秦国开始在晋国黄河东部征收赋税,设置官员,秦国的势力范围逐渐向东拓展。
由于太子圉年纪太小,一直到公元前643年夏季,才送去秦国当人质。为了表达友好,秦穆公归还晋国河东五城,并且对太子圉很优待。
同时,把自己最珍爱的,漂亮聪慧的女儿许配给他,就是怀嬴(太子圉被称为晋怀公);由于后来的变故,这桩婚姻终究没有白头到老,怀嬴又改嫁给了晋文公。
这一年冬天,晋国再次发生饥荒,秦穆公继续赠送给他们粮食。
并且说:“我讨厌他们的国君,但怜悯他们的百姓;而且听说唐叔虞的后代一定会强大昌盛,现在难道能图谋他们吗?姑且树立恩惠,等待有才能的人吧!”
现在的秦国,真的没有绝对把握灭掉晋国。直到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家,实力大大削弱,秦国才有机会。然后又过了二百多年,到秦始皇时期,终于越过韩、赵、魏,统一天下。
时间在继续,历史在继续,十余年内,晋国没有大型战争,相对平稳。
但是,晋惠公被拘禁的时候,最担心的,不是边境的敌人,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居住在北狄的二哥重耳。那是他的心头之疾,是真正的威胁,必须除去。
回国之后,先杀了庆郑,紧接着,就派出那位忠诚的披太监,前去刺杀重耳。
招惹谁不好?偏偏去招惹这个不该招惹的人。
残留的血脉亲情,从此丧失殆尽。重耳继续他的逃亡之路,晋惠公,安心当他的国君,却不知道,晋国的未来,终究不属于自己。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