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郑似乎就是来看热闹的。让你信守承诺,拒绝;占卜我当戎右,不满;建议你用本国战马,又不听。现在求我,晚了。庆郑根本没管那一套,丢下一句:“当初不听劝谏,违背占卜,不选我做车右,何必要搭我的战车?我不值得您来避难。”
说完,头也不回就催促战车离开了。
好容易盼来个救星,却把自己数落一顿,落井下石,可恨。这种做法,是对?是错?晋惠公背信弃义,不听忠言,这是他的错误;庆郑作为臣子,关键时刻却见死不救,导致国君遇险,国家受辱,也很过分。
怨谁呢?根源还在于晋惠公自己。
庆郑一闪即逝,希望从有到无,真是雪上加霜,可把晋惠公坑苦了。战车盘旋不出,秦国大军瞬间围裹上来,把他包了饺子。
再说另一边,秦穆公也不好过。晋国的梁由靡为韩简驾驭战车,虢射作为车右,恰好迎上秦穆公的战车。双方大战一场,眼看秦穆公危机,就要被活捉。
他满腔悲愤,挥鞭怒吼苍天:“如果让我成为俘虏,天道何在?”
据《史记》记载,秦穆公正在怒问苍天之时,让他吃惊的事情发生了:不远处突然冒出一群人,穿的形形色色破破烂烂,挥舞着各式武器,不顾性命的,拼死冲杀前来护卫。
哪里来的援军?这也不像天兵天将啊!
原来,当初秦穆公在岐山打猎,不小心丢失了几匹良马。在那个年代,一匹良马,比现在的一辆宝马车还有价值,至少不用加油,随处都能吃草喝水,绝对奢侈品。
结果,后来经过调查发现,那几匹马被三百多个‘野人’抓去,吃了烧烤。
秦国地处戎人聚居区,四周民风彪悍,根本不管什么天王老子、法令制度。眼看那几匹良马的无主,饥饿之下,抓来果腹。就跟后来的朱元璋杀牛一样,先吃饱再说。
这还了得,国君的马都敢偷吃,真是‘戎’性不改,无法无天。当地的官吏,立刻报告秦穆公,要把这群人抓来问斩。
作为一代明君,眼看马被吃,也很心疼,怎么挽救呢?
面对这既成事实,他显示出国君的气度,没有追究,反而说道:“君子不能因为牲畜的缘故而伤害人。我听说,吃了良马肉,如果不喝酒,会对身体有害。”
不仅赦免这群人的一切罪过,还派人赐给他们上等美酒,好像有功一样加以安慰。
对于秦穆公来说,只不过做了一件正确的事;对于这群‘野人’来说,意义却不一般。
这是恩,大恩。如果换做别的国君,他们早就被抓起来,集体砍头示众了。现在,不仅饶恕他们的性命,还赐给甘甜美酒,上哪儿找这样的好国君啊!
滴酒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人就应该明白这个道理。这件事,就在他们的心底扎了根,而且四处宣扬秦穆公的美德,他们时刻准备着——报恩。
比较一下,晋惠公真是枉为人君。
后来,这群野人听说晋惠公的忘恩负义之举,非常鄙视;再后来,听说秦穆公发兵伐晋,将与晋惠公在韩原决战,这三百多人积极参与,加入秦国大军。
现在看来,三百人不算多,那是因为现在的人太多了,多如牛毛。春秋时期的三百人,可不是个小数目,那时候人口少,各地都没完全开发,城市之间大多是荒郊野地,胆小鬼都不敢白天独行。
作战的时候,那三百多人发现秦穆公被包围,立刻高举兵器,像一群混世魔王,大呼小叫地冲了上去,不要命的死战。那真是以一当十,以十当百,绝对赶得上三千人的战斗力。他们如此拼命,目的只有一个——报答当年盗吃马肉,无罪被赦免的恩德。
几匹马,几坛酒,换来的是三百人舍命相报。不要看不起‘野人’,他们也有一颗感恩的心。如果说是他们挽救了秦穆公,不如说是秦穆公自己挽救了自己。
说句实在话,几匹马微不足道,但人品差距就大了。看看晋惠公的做法,身为国君,以实际行动把‘忘恩负义’四个字,诠释的淋漓尽致,人品连‘野人’都不如。
‘天道’何在?就在为政者的心坎里。只要施仁政,行大义,除暴虐,苍天会给你一个公道。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