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的关键所在,国君发号施令,臣子服从命令,决不允许颠倒。卫成公是君,元咺是臣,按照‘周礼’,臣子绝对不能与国君对质。这就好比儿子状告父亲,妻子状告丈夫,在古代是绝对不允许的。
最后,卫成公作为被告,不用发言。让鍼庄子作为他的代理人,坐在被告席上,代替卫成公;士荣主管卫国狱讼,让他作为答辩人,辅佐鍼庄子;宁俞是卫国忠臣,作为诉讼人,辅佐鍼庄子。
仔细看看,一个完整的律师团形成了。
叔武之死,卫成公愧疚于心,此时作为被告,也是一脸沮丧。请原谅,真不是故意的!
人,已经死了,不是故意,有用吗?
元咺孤身一人,满腔怒火看着卫成公,唇枪舌剑,声情并茂,把叔武的冤屈,描述的催人泪下。卫成公本身就不占理,几个回合下来,鍼庄子就被问的哑口无言,辩论惨败。
虽然失败,卫成公是一国之君,与晋文公平等,他并没有资格处置卫成公。所以,晋文公下令,逮捕卫成公,单独禁闭,准备送往京师,请天子发落。
至于律师团,不同人不同命。晋文公下令,杀了士荣,砍了鍼庄子的脚;那位‘愚不可及’的宁俞,也不知他有什么表现,或许昔日名声在外,被无罪释放。
辩论胜利了,卫成公被抓,也算是给冤死的叔武一个交代。元咺向晋文公表达了谢意,然后回到卫国,立公子瑕为君。他们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将来还要有一番杀戮。
处理完卫成公的事情,周襄王狩猎的大队人马姗姗来迟,居住在温邑的宫殿里,不知他有何感想。因为当初他的弟弟太叔带,曾经拐带隗后,在温邑度过了一段甜蜜时光。
对周襄王的到来,晋文公率领诸侯,虔诚朝拜。
由于晋文公对卫成公非常不满,朝拜完周襄王之后,他私下里请周襄王下令,杀掉卫成公。
作为臣子,却明目张胆地让君王杀死另一个臣子,这种话也说得出口,分明是要挟,赤裸裸的以臣要君。周襄王如果答应,那就真的成了傀儡,颜面尽失。
面对咄咄逼人的晋文公,周襄王很干脆地回答:“不行。”
为什么不行?周襄王接着说:“政令的施行自上而下,上面的人制定命令,臣下遵从命令,所以君臣无怨。君臣之间不打官司,虽然元咺道理充足,也不能听从。如果君臣对簿公堂,那么父子也将诉讼,这就没有了尊卑上下之分。叔父你听取了元咺的申辩,这已经违背了礼义;再动用刑罚,为臣子去杀害他的国君,再一次违背礼义。你刚刚会盟诸侯,却两次违背礼义,我都感到恐惧,还怎么号令诸侯?否则的话,我跟卫侯没有私交,何必照顾他呢?”(《国语》)
重耳,太嫩了!几句话,听得他汗流浃背。虽然卫成公有罪,自己这是帮助臣子惩罚国君,大错特错;今后国君有错,臣下岂不都可以效仿?这是教唆以下犯上,绝不允许。
什么是礼?
‘礼’包涵广泛,主要分为吉、凶、军、宾、嘉五大类,往下又分为若干小类,繁冗复杂。其中的葬礼、婚礼等流传到现在,已经简化不少。
中国古代的礼,多的数不胜数,所以被称为礼仪之邦。不过这些都是表象,真正的‘礼’,在于等级。
礼的精华就是尊卑有序,绝对服从,下面服从上面,上面管好下面。说的好听点,礼是尊敬,臣敬君,子敬父;说的不好听点,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
紧随‘礼’后面的,就是‘乐’,‘礼乐’不分家。
乐,简单地说,就是现在讲究的‘和谐’,作为‘礼’的辅助。社会和谐人民才能安定,人民安定,生活才能幸福。没有和谐,四方战火连天,庄稼颗粒无收,还用问‘你幸福吗?’这么傻的问题,没张嘴就让你闭上。
现在,晋文公要帮助元咺,杀死他的国君卫成公。
这是干什么?这是教臣子造反,是挑战‘周礼’底线,如何给天下的大臣做表率?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