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周天子是不会离开王城的。如今周襄王亲自驾临,让晋文公激动不已,郑文公也跟着沾光,双方放下昔日恩怨,达成谅解。
公元前632年4月27日,晋文公大军在践土(今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王顶村)为周襄王建造行宫,准备迎接天子的到来。郑国也派人帮忙,提供不少砖瓦木材,这个大工程很顺利,应该不超过十二天,不用担心甲醛超标。
原本,周襄王派个代表犒劳即可,不必亲劳大驾,但是这次情况特殊,大败‘南蛮’,必须庆祝。所以,他不辞辛苦,从遥远的洛阳,亲自来到践土,犒劳晋文公。
公元前632年5月初10日,晋文公在践土朝拜周襄王,郑文公作为相礼者(相当于司仪),用的是周平王接见晋文侯的礼仪。
这里的晋文侯,就是前面所说的姬仇,与晋文公是两个人。当年平王东迁,晋文候率领大军护送,功勋卓著。
天子到来,让晋文公面上增添无限光彩,当然不能吝啬。按照礼仪,送上一份大礼:驷马披甲的战车一百辆,楚国战俘一千人,另外还有其它礼物。
现代人眼里,这点东西不算什么,我们可以做个比较:这次城濮之战,作为大国的晋国,总投入战车七百辆,总兵力约五万人。
这几乎淘空晋国的家底,以至于战前晋文公犹豫不决,因为实在输不起。
现在,一挥手就送给周襄王驷马披甲的战车一百辆,楚国战俘一千人,晋文公可谓下了血本。
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楚国损失多么惨重。
关键是那种接受朝拜的气势。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整齐排列的战车,威风凛凛的军阵,满脸尊敬的诸侯,对应那些垂头丧气的战俘,多少年了,怎不让人激动?
天下诸侯都拜倒在自己脚下,何其雄壮?周襄王终于有了一种辉煌的存在感。
如此庞大壮观的献俘仪式,周朝已经很久没有发生,大家几乎都忘记了周天子的存在。想不到在自己这一代,还能有如此辉煌的战果,可以光荣地祭告列祖列宗,打败了那个野蛮的‘假王’。
同时,齐、鲁、宋、蔡、郑、卫(派叔武为代表)、莒等七国诸侯,都前来参加盟会。
卫国,在卫成公的授意下,派弟弟叔武摄政,前来参加盟会;曹国,由于曹共公被软禁,晋文公对他恨之入骨,一直没有同意复国,所以曹国没有派代表;还有那位陈国国君妫款,害怕晋国的兵威,前来参加聚会,可惜,他错过了结盟,回国后不久病逝。
总之,该来的都来了,不该来的都没来,比如楚国、许国。
其中有一个国家很特殊——莒国。春秋时期,莒国属于东夷,被认为是化外之族,往往成为征伐对象。当初齐桓公曾逃难莒国,后来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称霸诸侯,这个‘夷’字,把莒国排除在外,一次聚会也没让参加。
这次,晋文公敞开胸怀,允许莒国加入到诸侯的大家庭。虽然排在最后,对于莒国来说,也是很大的荣耀。
诸侯肃立,场面宏大,众人挥舞大袖同时朝拜,让周襄王感到一丝‘王’的威风。雄壮、威武、快意,如此盛大的场面,如此辉煌的气氛,总算没有让他失望。
面对晋文公的大礼,作为周王,也不能太小气。
5月12日,周襄王在宫中设宴,用甜酒招待晋文公,又允许他向自己敬酒。
当然,这是高规格待遇,一般人享受不到,更没资格给周王敬酒。但晋文公的目的不在这里,他要的是实惠,是盟主那杆令旗,是周襄王的一道圣旨。
周襄王也明白,不能让人瞧不起,先让他见了三位大臣,分别是尹氏、王子虎、内史叔兴。
王子虎、内史叔兴与晋文公都是老熟人。当初他刚刚回国即位的时候,这两位就奉命前去册封他为诸侯;回到王室后,在周襄王面前说了许多好话。
至于尹氏,是周襄王的卿士,职位超过王子虎。周襄王让这三位颁布命令:
一、正式任命晋文公为诸侯的领袖,也就是第二代‘霸主’。
二、赐给他大辂车、戎辂车以及相应的服饰仪仗。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