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非常傲慢,没有一点儿战争的紧迫感、严肃感,也没有悲天悯人的同情心。子玉一定没看过《道德经》、《孙子兵法》,因为当时这两本书还没问世,他根本不明白:兵者,凶器也。
战争,关乎战士的生命,关乎国家存亡,关乎天下苍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而子玉呢,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面对即将伤亡的将士,却当作是一场‘游戏’,邀请晋文公凭栏观看,自己还要奉陪一起观看。
骄兵必败,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他忘记了,楚国的莫敖屈瑕因何而死。
面对子玉的傲慢无礼,晋文公派栾枝回答。栾枝铿锵有力地说:“我们国君知道您的意思了。楚君的恩惠,我们没有忘记,所以在这里等待;本以为大夫已经退兵了,臣下难道敢抵抗国君嘛?既然您不肯退兵,那就请您告诉战士们:准备好战车,忠于你们的国事,明天早上再见。”
这话,不亢不卑,又充满霸气。
晋文公决定,检阅军队。他登上有莘国的废墟(今山东鄄城临濮镇北),只见晋国七百辆战车(每车配置七十五人),装备齐整,严阵以待;士兵纪律严明,斗志旺盛。
于是说道:“年少的和年长的排列有序,合于礼,可以使用了。”下令砍伐树木,增加武器,准备作战。
公元前632年4月初2日清晨,晋军在有莘国以北摆开阵势。战场之上,双方战士虎视眈眈,散发出阵阵杀气。虽然已经是夏季,这气氛,充满萧煞,凝重的让人窒息。
战争,是正与邪的较量,是善与恶的对抗,是生与死的考验。然而,说实在的,这场‘城濮之战’,没有正与邪,没有善与恶,只有,生与死。胜者,将开启霸业;败者,将沉寂幕后。
子玉凭借若敖氏的六百精锐,统领中军,他相信,楚国必胜。
若敖氏的另外两位领军人物,斗宜申(子西)率领左军,主要以楚国申、息两地战士为主;斗勃(子上)率领右军,主要是陈、蔡两国的杂牌军。
看着自己的大军,子玉飘飘然,甚至傲慢地下达一条骇人的命令:今天要让晋国从此消失。
这要有多大的魄力,敢发出如此狂言。他根本不知道,晋国的人才,一抓一大把,比他高明的大有人在;元帅先轸,已经排兵布阵,布下天罗地网,楚军,很多人难以回归故乡。
战争即将打响,栾枝、胥臣率领下军,对抗楚国的右军。楚国右军由斗勃率领,以陈国和蔡国为主力,纪律松散,实力有限。
作战的时候,胥臣下令,把战马都蒙上虎皮,抢先进攻。
可以想象,人见了老虎都躲着,何况是马。右翼的陈、蔡都是小国,本来战斗力就较弱,战马见到假老虎,吓得一阵嘶鸣,战车散乱,陈、蔡阵营瞬间崩溃。
狐毛率领上军,故意竖起两面指挥大旗撤退,伪装成逃遁的场面,引诱楚军左翼追击。
楚军右翼已经败了,晋国下军将栾枝,命人让战车拖着树枝,扬起滚滚烟尘,假装慌乱败逃,误导子玉。这一战术,在《三国演义》中被张飞所用,之后长坂坡一声吼,吓退曹操大军。
子玉并没有详查,还以为右军已经获胜,晋军溃败,于是下令出击。
斗宜申率领左翼急速推进,孤军暴露。
先轸不失时机,率领中军精锐,把楚军左翼拦腰斩断。狐毛、狐偃率领上军反身夹击,楚军左翼几乎被全歼,申、息两地的战士损失惨重。
至此,楚国左右两翼军队完全覆灭,只剩下令尹子玉的中军。眼看形势不利,他及时下令收兵,这才避免全军覆没。
但是,左翼、右翼的损失,是致命的。在楚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如此惨重的失败。子玉杀红了眼,却也无法改变战场形势,他全力保住中军精锐,率领残部败走。
这是他最惨重的失败,也是最后一次失败。
晋军并没再接再厉追击穷寇,为什么?晋文公顾念昔日楚成王的恩情,不愿多造杀孽,下令收兵。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