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的某一天,晋怀公派俩人率领大军,驻扎在庐柳(今山西临猗县西北),准备抵御秦军。
打仗靠的是士气、团结还有智慧,现在的形势,可以说内外交困。吕甥、郤芮动动嘴皮子,耍点阴谋还行,却并非带兵打仗的帅才,士兵们对晋怀公不满,晋军内部,人心惶惶,形势极端不利。
两军对垒,一场血战即将上演。
这时,秦穆公派出了一位使者,也算个说客,瞬间把这场战争,消弭于无形。此人大家也熟悉,就是前面曾让秦穆公改变主意,立了晋惠公夷吾的公子挚。
这个人很有头脑,《国语》中赞他‘敏而知礼,敬以知微’。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对于公子挚这种说客而言,只要见到吕甥、郤芮,事情就成功一半。
眼下的局势,吕甥和郤芮心知肚明,别说外有秦国大敌,内部人心涣散,身边的士兵,随时都可能哗变。他俩正在犯愁,犯愁的不是如何忠心护主,如何保卫晋国,如何杀身成仁,而是如何解开这个杀局,给自己留条后路?
未战先怯,败局已定。
公子挚来的正是时候。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答应他们,保留性命,保留爵位,保留财产等等,只要支持重耳,既往不咎。可以说连唬带骗,彻底给俩人清洗了大脑。
两个最可靠、最值得晋怀公信赖的人,就这样被公子挚几句话,忽悠的临场变节,做了叛徒。世上叛徒很多,这两位,好容易混到这一步,也只能算个小角色。
晋军立刻撤退,驻扎在郇地。这种举动,就表明放弃抵抗,允许秦国大军前进。
公元前636年2月11日,狐偃作为代表,与秦、晋的大臣在郇地(今山西临猗县西南)订立盟约。双方达成协议,支持重耳回国,吕甥、郤芮地位不变。
一切都是有条件的,用陈佩斯小品的话说:没好处谁投降啊!
晋惠公根本没想到,自己给后代挖了多么大的一个坑,想当初,他对别人不讲信义,今朝后代遭到报应。吕甥和郤芮,彻底把晋怀公卖了,没办法,生死关头,先保自己小命要紧。
这就是君子与小人的最大区别。君子可信,大难临头,不会独自飞走;小人难测,危急关头,难免投敌叛国。结交君子,屏蔽小人,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一课。
晋怀公听说吕甥、郤芮叛变,知道大势已去,自己已经没有了翻盘的机会,赶快逃吧。不过,逃往何方呢?没有亲人没有家,除了一条命,基本一无所有。
据说,那位披太监,此时扮演了忠臣的角色,护送他逃离。(《东周列国志》)
2月12日,重耳进入晋国军队。
当时,晋国派遣一位叫董因的人,前去迎接重耳。这位董因,史册没怎么记载,重耳问他,自己回归能否成功?董因认为,现在回国,正是上天的吉兆,将来必定称霸诸侯。
2月14日,一切安排就绪,秦穆公回国。(《国语》)
2月16日,重耳进入曲沃。那里是晋国先祖最初的封地,宗庙所在,必须祭拜。
2月17日,重耳在晋武公的庙里朝见群臣。
2月18日,重耳派人做了一件必须而紧急的事情——在高梁(今山西临汾市东北10里洰河南侧)刺杀晋怀公姬圉。有立就有废,姬圉,成为春秋时期第十四位被弑的国君。
杀死自己的侄儿,与后来的李世民杀死兄弟李建成、李元吉的性质有什么区别?‘大巫见小巫’而已。由于他们的英明,后世都忽略了他们的劣迹,但孔夫子不惯着,称重耳:谲而不正。
公元前649年春,也就是晋惠公即位的第二年,周襄王曾经派召武公和那位‘论神’的内史过,前往晋国,赐给晋惠公玉圭,以示荣宠。
当时,吕甥和郤芮相礼,态度不够恭敬;晋惠公跪地磕头时,脑袋没有碰到地面。
内史过是算命大师,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回去后对周襄王说:“晋国如果不灭亡,他们的国君一定没有后代,而且吕甥和郤芮也不免于祸。”这乌鸦嘴,说话真难听。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