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让我们先回到《春秋》的开局阶段。
自从郑庄公继位后,为了防备弟弟篡权,忙的焦头烂额,一直没挤出时间去王室履行职责。
作为周王卿士,相当于今天的*****,可谓责任重大,事务繁多。为了自己的私事,十天半月不到位可以理解,谁家没有点儿事?架不住数年请假不在岗位,时间长了,难免引起周平王的不满。
他准备再物色一个有能力的人,分担自己的压力,恰巧,虢公忌父前去朝拜,表现知书达理,精明干练。于是,周平王悄悄的,把一部分政权托付给虢公忌父。
虢公忌父,虢国国君。
这里,先介绍一下虢国的由来。
周文王有两个弟弟,原名消失在历史之中,后世按照排行,分别称他们姬仲、姬叔。因顾念兄弟之情,文王姬昌为弟弟姬仲、姬叔赐族号为‘虢’,寓意威猛伏虎,并各自封给食邑。
周武王伐纣灭商后,把虢叔封到制邑(今河南省荥阳一带),史称东虢。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767年,也就是平王东迁的第四年,东虢被郑武公所灭。从那以后,制邑,也就是后世常说的虎牢关,成了郑国最险峻的军事要塞。
前文的‘多行不义必自毙’,郑庄公宁可把更大的‘京邑’送给弟弟共叔段,也不愿意把制邑作为他的封地。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地方太重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东虢灭亡后,后裔虢序带领一部分族人,逃亡到西虢定居,改虢为‘郭’。虢序,成为今天郭姓始祖。
同时,周武王把叔叔虢仲,封到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史称为西虢。到了西周末期,国力衰弱,由于不堪西戎侵扰,周宣王把西虢东迁,建都上阳,也就是今天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南一带,继续称为西虢。
原来的土地,一部分族人留下来,也称‘小虢’,后来被秦国吞并。
西虢东迁后,由于土地被黄河隔断,北面的称作北虢,以下阳为主(今山西平陆县);南面的称作南虢,以上阳为主(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南虢与北虢的合称,就是西虢。
关于虢国,不知不觉竟然冒出五个名字,实在有点儿乱。
其实,史册主要以东虢和西虢为主,它们是周王室的两个分支,更是周朝的屏障。而且这两个国家级别不低,据说,他们都是公爵,与鲁、宋并列。。
春秋时期,东虢已经被郑庄公的父亲郑武公所灭,土地并入郑国版图,一般谈到的虢国,更多指西虢。
西周灭亡之前,那位奸臣虢石父,就是西虢的前前国君。整天陪着周幽王不干好事,提出了以‘烽火戏诸侯’来博得美人一笑的闹剧,直接导致西周灭亡。
之后,西虢却保存下来,延续了一百多年。
周平王末期,西虢的国君叫虢公忌父,就是奸臣虢石父的孙子。虽然爷爷是奸臣,孙子却非常正直忠诚,还非常有才,把虢国治理的挺不错。
因虢公忌父去朝拜周平王,谦虚知礼,给周平王留下良好的印象。
当时,王室的卿士是郑庄公姬寤生。周平王东迁到洛邑不久,他父亲郑武公就担任王室卿士,负责朝中各种事物;郑武公去世后,这个重任直接就落到郑庄公肩上,他也义不容辞。
但是,为了防备弟弟共叔段,郑庄公几乎没去王室报到过,却占着周平王手下最最重要的岗位。
本来呢,换个人即可,诸侯有许多人盯着那个职位呢!但郑国对王室功劳太大,而且郑国距离近,很多事情需要郑国解决,不能得罪,或者说不敢得罪。
所以,周平王一直隐忍,也不敢把他的职位直接拿下。
虢公忌父的到来,让周平王看到了希望,准备把一部分权力,分给他。能在王室谋个职位,多少人翘首以盼求之不得,即使挂个名誉虚职都可以,那是荣耀,光宗耀祖。跟诸侯站在一起,明显要高一头。
但虢公忌父很知趣,*****,能说换就换吗?真要换了,那郑庄公怨恨周平王的同时,还不得记恨自己一辈子。这种得罪人的事可不能干,所以,他客气地推辞了。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