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宋襄公后,楚成王杀气腾腾,主动执牛耳主盟,其余诸侯,莫敢不从。
说实在的,到会各位诸侯,早已料到这一天。他们对楚国太了解,没少吃亏,知道楚国最不讲信用,什么恶劣的事情都能干出来,就等着看宋襄公的笑话。
唯独他本人,对此一无所知。
郑国、蔡国、许国,早已被折磨怕了,成了楚国的铁杆小弟,看着被抓住的宋襄公,都低头保持沉默;至于陈穆公、曹共公,国力弱小,面对此情此景,谁也不敢吱声。
危难时刻,宋襄公倒还算冷静,匆忙对身边的子鱼说:“你快想办法回去守卫国家,宋国本来就是你的。我没听你的话,落得如此下场,这是报应。”
子鱼回答:“即使您不提国家,宋国也是我的祖国。”
楚国人抓住了宋襄公,欢呼雀跃,子鱼趁人不备,急忙逃回宋国,安排守城大计。
再说宋襄公,被擒之后,毫不畏惧,满面怒容,对楚国的无德做法,痛加贬斥。此时此刻,他满身正义,并没有屈服于楚国的威压,也没有为了活命而割地赔款,展现出国君应有的风采。
已经成为阶下囚了,还一副睥睨天下唯我独尊的架势,楚成王看着他的神态,气就不打一处来。
公元前639年秋,楚国人押着宋襄公,率领诸侯大军伐宋。一路横掠一番,到达宋国都城下,楚国人威胁,不割地投降,就杀了宋襄公。
宋国人也怕楚国以宋襄公来要挟,提前立了新的国君,加强防御,绝不投降。他们对楚国人说:“我们仰赖社稷神灵,已经立了新的国君,要战就战,何惧之有?”
宋国这种无所畏惧的气势,基本贯穿整个春秋时期,值得夸奖。
楚国人一听,知道即使把宋襄公杀了,也得不到宋国,现在的宋襄公,反而成了烫手的山芋。
如何处置他呢?杀,不可,那是一方诸侯,杀了他,宋国人会记恨一辈子,诸侯也会人人自危;放,不甘心,这是一个大宝贝,可以威慑诸侯,可以要挟宋国,可以换些土地财物粮食。
现在,宋国似乎不着急救回宋襄公,更不情愿以土地财物交换,简直就是铁公鸡——一毛不拔。最好的办法,就是打,打服为止。
打仗,本来就不是宋国强项,如今国君被擒,内部士气低落,没开战呢,已经输了一半。宋国人拼命防守,终究寡不敌众,被联军打得很惨重,损失不小。
打,打不过,四方也没有任何援军。关键是国君还在人家手上,嘴上说不担心,真要被楚国人杀了,也是宋国的耻辱。最后,经过权衡得失,宋国不得不同意签订城下之盟,表示顺服。
冬季,楚成王派斗宜申去鲁国献捷。
蛮夷办事,出人意料。盂地之会,鲁国并没有参加,而且鲁国距离楚国很遥远,这次突然派人来献捷,分明就是警告鲁僖公,加入我的阵营,否则军队伺候。
威胁,赤裸裸的威胁!如果楚国有位雄心勃勃的明君,可以比秦始皇更早统一天下。
紧接着,为了欢迎宋国加入,由楚成王主持,诸侯在薄地会盟。鲁僖公不敢不去,虽然晚了,但也没有受到惩罚,能来,就是最好的。
既然宋国顺服,又参加盟会,在鲁僖公等人的请求之下,楚国释放了宋襄公。
命是保住了,心,却已经碎了。面对各路诸侯,宋襄公脸色发青,一句话也不说,这场合,不如找个地缝钻进去。偶尔有人来安慰几句,他吹胡子瞪眼,满腔悲愤无地自容。
回到宋国后,宋襄公对楚国恨恨不已。回想自己的浮沉经历,简直就是做了一场大噩梦,不仅成了诸侯的笑柄,霸业彻底东流,一肚子怨气无处发泄。
看着国君的怒意,司马子鱼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宋国的灾祸还没有结束,这些惩罚还不够啊!”
公元前638年3月,郑文公又亲自去楚国朝拜。
其实,公元前642年春季末,齐国还在内乱期间,郑国转身就投靠楚国,郑文公亲自前去朝拜。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