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代霸主,齐桓公威震诸侯,但是,他有一件很头疼的事儿,就是继承人的问题。
这是所有君王的通病,儿子多了,选择一位优秀的继承人,实在太难。没有好的继承人,将面临国灭家亡的风险。最著名的如夏桀、商纣、周幽王,都是亡国之君,后来者就更不用说了。
大家都知道,齐桓公好色,他自己也承认。像他这样的国君,‘好酒好色好打猎’,还能雄霸天下,属于特例,一般人早亡国了。
这其中,管仲功不可没,君臣互信是关键。
齐桓公先后娶了三位夫人,分别是王姬、徐姬(嬴姓)、蔡姬。遗憾的是,这三位正室夫人,都没有生儿子;其实,齐桓公不缺儿子,关键是没有嫡子。
既然没有嫡子,一群庶子,就要为了那个宝座,拼争一番。成功了,则高高在上;不成功,也算搏一把,死而无憾。结果如何呢?接着往下看。
齐桓公宫内受宠的美女很多,其中有六位,被称作‘如夫人’。
所谓‘如夫人’,就是(待遇)像夫人一样,后来一般指妾,但比妾地位还高些。‘如’是尊称,就像今天,不论正副,都要称张总、孙总,不能称呼张副总、孙副总。
这六位如夫人,之所以地位被抬高,原因之一,她们各自都生了儿子,各自都有后台。
其中,长卫姬是卫国女子,生长子姜无亏,《史记》称他无诡;少卫姬也是卫国女子,生惠公姜元(据说都是开方推荐);郑国郑姬,生孝公姜昭;葛赢,生昭公姜潘;密姬,生懿公商人;宋国华子,生公子姜雍。
六个儿子,都是庶出,这么大的家业,由谁来继承呢?
古代人口少,讲究多子多福,但是儿子多了,家产难分。特别是那宝座,君权精华所在,一国只有一个,只要有点贪心,就想据为己有。
按照周礼,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现在夫人没有儿子,正常应该是长卫姬的儿子无亏继位,但是,齐桓公认为,郑姬生的儿子昭更贤能,故而准备立姜昭为太子。
大家都是庶子,他也不是老大,凭什么立为太子?
于是,另外几位公子各耍手段,虎视眈眈。庶子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只要君位没定,只要存一线希望,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就要尽力去争取。
齐桓公是过来人,明白其中的危害,时常担心有朝一日自己过世,太子昭降不住那几位兄弟,内部必将自相残杀。
他和管仲商量后,并没有什么好办法。‘召陵之盟’,宋襄公父亲尸骨未寒,就前去参加会盟,得到齐桓公肯定;而且,宋襄公曾经把宋国主动让给大哥目夷,有让国的美名,品德高尚,值得信赖。所以,齐桓公临时把太子昭托付给宋襄公,算是给找个外援。
宋襄公对齐桓公的信任非常感激,嘴上谦虚,内心则已经许诺,一定支持太子昭。
管仲在世,‘三贵’隐身幕后,不敢嚣张;管仲去世,齐桓公也步入暮年,难免犯糊涂。‘三贵’们各自辅佐心仪的几个公子,都活跃起来,彼此明争暗斗,谋求做继承人。
管仲病逝之前,留下遗言,让齐桓公罢免‘三贵’,齐桓公真的听从了。
然而,时间长了,易牙不在身边,吃饭就不香;竖刁不在身边,内宫秩序乱作一团;开方不在身边,没人给他排忧解闷。对于齐桓公的个人享受来说,没有这三人,是很大的损失。
公元前644年的某一天,齐桓公找了个理由,把这三个人重新召回来,且自我慰藉:“圣人也可能犯错误吧!”。
‘三贵’重新得势,立刻介入内部政治斗争。
长子无亏,是长卫姬的儿子。易牙善于烹调,受宠于长卫姬,与竖刁联合,多次撺掇齐桓公,立无亏为继承人。齐桓公岁数大了,禁不住蛊惑,竟然随口答应。
另外四位公子听说后,都各施手段,谋求立为储君。开方,则支持公子潘;另外三个公子,各树党羽,互不相让。
齐桓公岁数大了,被一群小人忽悠的头晕脑胀,已经无法控制局面,私下只管答应。却不知,这给齐国朝堂带来无穷祸患,他的劫难,也即将临头。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