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完也不是易与之辈,岂能堕了楚国的威风,振振有词说道:“不供菁茅是我们的过错,我们知道了;至于昭王不返,请你们去问问汉水之神吧!”
人的嘴是很重要的,除了吃饭,关键就是说话。脑袋反应快,嘴巴也得跟上,如果心中明白,却笨嘴拙舌,绝不允许当外交官,丢人。看看星爷演的《九品芝麻官》吧,一张嘴的威力,惊天动地。
其实,东周时期,诸侯基本不再朝拜周王,即使讲礼的鲁国,也不按规矩去朝拜,何况自称‘蛮夷’的楚国呢?
至于菁茅,楚国遍地都是。不进贡菁茅,这点确实本国不对,不痛不痒的小过错,承认就承认了,大不了多送些;至于昭王之死,那是弑王大罪,可担当不起,决不能承认。
两位高人,没有像俗人吵架那样,指手画脚吐沫星子乱飞。
话里有话,点到即止,彼此心照不宣。其实,楚国最大的罪名不是这些,而是擅自称王。周朝虽然没落,旗帜并没有倒塌,天下‘二王’共存,真王却无力讨伐假王,只能默认,多么委屈?
但是,管仲也没法责备。楚国已经称王三代了,如果强迫去除王号,楚王能同意吗?如果不同意,南北战端一开,必将血流成河,永无宁日。
屈完只是一位使者,没有决定权,弄明白了诸侯来意,一切必须禀报楚成王,然后再做决定。屈完走后,‘八国联军’继续进兵,一直到达陉地(今河南郾城南)。
现在,对‘八国联军’来说,已经是骑虎难下。表面上联军兵强马壮,但每天耗费大量钱财粮草。战,不敢保证必胜;退,成为诸侯笑柄。唯一的方法,就是在气势上压迫楚国,逼迫他们求和。
双方就这样相持下去,‘八国联军’坚决不退。
这期间,有个人很不走运,就是那位中国第一女诗人的老公许穆公。或许水土不服,或许年纪大了,经过这一番折腾,再也坚持不住,最终病死军营。
还没交战呢,联军先损失一位国君,扫兴。这在联军内心,投下一道阴影。
这绝对是因公死亡,不用弄虚作假,国家必须有所补偿。周王室已经很穷了,不过权力还在,既然为王室作战而死,必须奖励,按照规定,加爵二等。
五等爵位中,公爵为上等,侯爵、伯爵为中等,子爵、男爵为下等。许穆公为男爵,以侯爵之礼安葬;周天子又赐衮(gǔn)服入殓,这是公爵待遇,也算死的光荣。
夏季的某一天,把诸侯晾的差不多了,屈完姗姗来迟。
双方都不想开战,最好的办法,就是——和谈。但为了面子,楚国要求诸侯军队必须撤退一段距离。这都是小问题了,只要能和谈,一切都好办。
于是,诸侯军队撤退到召陵(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
既然诚心谈判,那么内容就比较简单了:你们立刻撤军,我们马上进贡,彼此各退一步,今后井水不犯河水。
然后,楚国再给每位诸侯准备些土特产,表示一下问候和感谢,大家和平共处,互不侵犯,你好我好他也好。就这样,来时轰轰烈烈,走时悄无声息,没动一刀一枪,没伤一兵一卒,对楚国没有实质性打击。
如果就这样结束,有点虎头蛇尾,实在丢人。
没关系,管仲的智慧是无穷的,总有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既然来了,就展示一下中原的军威,让楚国人知道自己的厉害,不要没事找事,至少也要给他们造成点心理压力。
公元前656年夏,齐桓公让诸侯陈兵列阵,旗帜鲜明,甲戈林立,然后邀请屈完乘战车阅军。阅军过程中,突然间战鼓齐鸣,杀声震地,可以想象,那场面绝对雄壮威武,振人心魄。
这次阅军,百年一遇。后来想称霸的楚灵王,向伍举(伍子胥的爷爷)咨询会盟诸侯的仪式,最后选择的就是‘召陵之师’。
参观完这威武雄壮的军队,齐桓公趁机对屈完炫耀道:“诸侯跟着‘不榖’出兵,难道是为了我一个人吗?这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我们两国共同友好怎么样?”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