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庄公娶哀姜做夫人,过了两年美满幸福的日子,齐、鲁关系,也跟着更上一层楼。
拴住了鲁庄公姬同,那么,齐桓公的霸业更加稳固,至少没有后顾之忧。公元前667年,齐桓公邀请诸侯,再次在幽地聚会一次,史称‘幽地之盟’(九合第四位),这次,鲁庄公没有爽约。
公元前666年,原本应该是个吉利的年份,对于鲁国,却是一场灾难。
从春天开始,风不调雨不顺,麦苗全部枯死,到了夏季,麦子颗粒无收;一切还没完,鲁国整整大旱,禾苗也是枯死殆尽,到了秋季,稻子颗粒无收。
这一年,农民白忙活,只能吃老本。到了冬季,鲁国开始难受了,许多人家饥寒交迫,面临饿死的危险。
按礼,作为一个国家,必须有储备粮,古今一样。如果没有九年的储备粮,那就叫不足;如果没有六年的储备粮,就叫危机;如果没有三年的储备粮,那就称不上是国家了。
古代以农业为主,规定是抽取十分之一的农业税,也称‘十一税’。如果遇到荒年,国家就以丰年的粮食补充,自给自足,根本不必向外求援。
现在,鲁国刚刚一年灾荒,国家就拿不出足够的解决温饱的粮食,让百姓挨饿。
那么,粮食都去哪儿了?
不仅没粮食,这一年的冬季,鲁庄公还下令,修筑郿邑。邑,有很多居民定居,原本跟都类似;区别在于,都,有先祖庙宇或先君牌位,即宗庙所在,后来是国都;城,主要是保护国君的。
灾荒之年,最忌讳启动土木工程项目,这是不仁,让百姓怨恨。
这时候,有个人站了出来,他的名字,叫臧辰,因谥号为‘文’,人们更多称呼他臧文仲,鲁国宗室。
他的先祖姬彄(kōu),字子臧,谥号僖,也称臧僖伯。公元前718年春,鲁隐公要去观看捕鱼。臧僖伯认为,作为国君,只有祭祀和战阵是国家的大事,否则就是乱政,所以,谏阻鲁隐公观渔。但鲁隐公坚决要去,臧僖伯就以生病为由,没有跟从,冬季12月就去世了。
臧文仲的爷爷,就是臧哀伯臧达。前文说过,他曾经劝阻鲁桓公,不要把贿赂的郜鼎,摆在祖庙里。
臧氏家族,一门忠良。
据《世本》记载,臧文仲的父亲,叫伯氏瓶,没有什么显耀的事迹。眼看鲁国百姓受苦受难,国君无计可施,臧文仲勇敢地站了出来。
他对鲁庄公说:“我们和邻国友好,取得信任,以婚姻来加强,以盟誓来巩固,就是为了应对国家的急难。铸造钟鼎宝器,贮藏珠玉财物,就是为了救助百姓的困苦。现在国家遇到了困难,您为何不抵押钟鼎宝器,向齐国请求购买粮食呢?”(《国语》)
国家发生饥荒,属于天灾,不可避免。每个国家都有足够的储备粮,齐桓公主持会盟,就是提倡互相救助,防备这种天灾。
现在的鲁国,一年歉收,就造成如此灾害,致使老百姓饿肚子,这就是执政者的不对了。
鲁庄公当然明白这个道理,都是自己没治理好鲁国,心底惭愧,问:“派谁去好呢?”
当国君当糊涂了,还是被齐国的美女迷糊涂了,这种事,还要问别人吗?
臧文仲首倡买粮,事到临头,也不能把这个重任推给别人,那太不讲究,不能坑别人。他慨然回答道:“国家遇到饥荒,应该由卿大夫外出求购粮食,这是古代的制度。我充列卿位,请派我去齐国吧!”
于是,庄公派遣臧文仲带着礼物,去齐国买粮。
现在的出差,想坐火车坐火车,想坐飞机坐飞机,是享受。有充足的时间旅游观光,领略地方的风土人情,品尝地方的风味特色;‘朝而往,暮而归’,舒舒服服去,开开心心回,顺便还可以带点土特产。
古代可就不一样了,风里来雨里去,纯是遭罪。
想一想,坐着马车,晃晃悠悠(古代已经很高级),路上很少见到店铺;寒冬腊月,饥寒交迫,饿了啃一口干粮,渴了喝一口清水,颠簸十天半月,到地方骨头都散了架,有的甚至病死半道,哪有心情观光?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