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记载,临出发之前,曹沫问鲁庄公:“齐国侵伐鲁国,已经到了城下,您难道不想保卫鲁国吗?”
鲁庄公郁闷地说:“哎!我这样活着,还不如死!”
曹沫说:“既然这样,那么您对付他们的国君,我对付他们的臣子。”俩人一拍即合。
将要会盟的时候,两位国君登上高坛,准备歃血盟誓。鲁国大将曹沫,突然上前,以匕首劫持了齐桓公。
盟会是友好结盟的场所,谁能想到,鲁国突出奇招。
当时事发突然,以管仲的才智,对很多突发事件都有所预料,唯独冒死劫持齐桓公,这件事看走了眼。投鼠忌器,周围的大臣都不敢乱动,管仲镇定地问:“你有什么要求?”
曹沫说:“齐国强大,鲁国弱小,你们侵伐鲁国也太过分了!如今,鲁国的城墙一倒塌,就能压到齐国边境,您看怎么办?”
《春秋谷梁传》中,曹子明确提出,必须归还汶阳之田;刘向的《新序》中,也明确指出归还汶阳之田。古代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这个地方,因在汶水之北,故而称之汶阳之田。今天的汶阳之田,依旧沃野千里,是个大粮仓。
这块土地,后来被赏赐给季文子,成为季孙封邑,不过长期被齐国霸占。双方为此没少开战,直到一百八十年后的齐鲁‘夹谷会盟’,孔子据理力争,齐景公才把此地真正还给了鲁国。
管仲反应敏捷,立刻请求齐桓公,答应归还侵略鲁国的所有土地。
齐桓公本想‘挟天子以令诸侯’,没想到自己先被挟持了。他非常沮丧,也非常恼火,不过生命最重要,迫于无奈,还是答应了。
曹沫并非真想杀死齐桓公,那样双方将仇深似海。有了齐桓公的空口许诺,双方大臣作证,他立刻扔下匕首,回到臣子的位置上,谈吐从容,面不改色。
什么是英雄?这就是英雄。
不用伟大高尚的名号,不需精雕细琢的夸奖,不必像神一样供奉。英雄,就是一个普通人,关键时刻,做了一件不普通的事儿。谁都可以成为英雄。或许,机会不是均等的,但机会来临的时候,看你是否能挺身而出敢作敢为,是否为了国家,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英雄本色,本色英雄,不要郁闷自己成不了英雄,一半天注定,一半靠打拼。
盟誓的时候被人拿匕首劫持,还被要挟归还土地,耻辱,奇耻大辱,传出去丢人不算,还怎么称霸诸侯?如果在现代社会,他的窘态,早已被挂到网上疯传。
齐桓公惊魂未定,余怒难消,当时就要反悔,甚至要杀死曹沫。
杀死曹沫,很简单,关键时刻,被管仲阻止。他说道:“贪图小利益,逞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义;没有信义,也就失去了别人对您的支持,请归还鲁国土地。”
信义,这才是称霸的关键。
齐桓公有一点特别好,能权衡利弊,听进去正确劝告,而且特别信服管仲。这几句话,立刻让他的怒火烟消云散,土地嘛,身外之物,还给鲁国;也让诸侯知道,我是‘以德服人’。
‘有怒火是本能,控制怒火才是本事。’就这样,曹沫几次战败所丢失的土地,瞬间全部回归。
虽然没有记者采访报道,但是,柯地盟会之上,齐桓公被劫的事情,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诸侯。
再往后,诸侯听说齐桓公放过曹沫,并且遵守诺言,归还鲁国土地,内心对他非常佩服:有胸襟,守承诺,讲信义,值得信赖!
于是,四方纷纷归附。
本来是件丢人的事,经管仲一引导,反而成了讲究信义的典范,赢得诸侯拥护。领导就喜欢这种手下,能把坏事,转化为好事。
这是一次极佳的正面宣传,正如一句经典的广告词所说:一切皆有可能。
有时候,我们真不必讨厌广告,那也是制作者的心血,融入了许多智慧和汗水,很值得欣赏。
一年以后,齐桓公就正式称霸。
现在说说曹沫,《左传》中没有记载曹沫,只有曹刿。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