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家族可不一般,他们是齐国的上卿,爵位由天子赐封,可以世袭。齐国是大国,可以拥有两个上卿,一个下卿,这两个上卿名额,历代都被高氏和国氏占据,没有人能撼动,包括后来的管仲。
高氏是齐国宗族的一支,因封地在高,就以高为姓氏;国氏也是齐国宗室的一支,周天子亲自任命为辅国正卿,所以赐以国氏,世代相传。
在齐国,这两大家族实力强,威望高,深得国人信赖。要想安稳当上齐君,他们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当时,高氏的掌门人,名叫高傒。此人德高望重,深受国人爱戴,是后世许多高姓子孙的先祖。
公子小白年轻的时候,常常去向他拜访请教,关系可谓莫逆之交,这种‘友谊’,发挥了巨大作用。在高傒的心中,公子小白,就是最理想的齐君人选。
所以说,平时多走动,过后不求人。关键时刻就不用再低三下四,畏首畏尾的。
蔇地之盟后,鲁庄公放松了警惕,没有把公子纠及时送回齐国。
或许,鲁国希望齐国暂时没有国君,越乱越好,齐国的乱,就是鲁国的福;另外最大的可能,就是这次会盟,齐国的大臣表面答应鲁庄公,同意立公子纠为国君,暗地里却请公子小白速速回国。
这误导了鲁庄公,导致公子纠回国迟到。
公子小白内有高氏、国氏两大上卿支持,外有莒国帮助,日夜兼程往回赶,眼看就要提前进入齐国。
再说鲁国,也在打探公子小白的消息。鲁庄公听说他正在回国途中,内心着急,立刻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为了阻止公子小白,特意派管仲率领一队人马,半路劫杀,要把他置于死地。
管仲义不容辞,率领一队人马,驾驶战车,立刻出发。
见到公子小白之后,大家都是熟人,先客气几句,管仲突然弯弓搭箭,瞄准小白,一箭射去。姜小白虽有提防,终究反应不及,手捂前胸,口吐鲜血,倒在车中,周围一片慌乱。
对于自己的射术,管仲信心十足,不说百发百中,也是箭无虚发。以前战场逃跑,那是迫不得已,今天,这种关键时刻,才是展现自己真正勇气与本领的时候。
管仲太自信自己的箭术了,眼看那边大呼小叫慌乱一团,甚至有人痛哭流涕,他也不敢靠近查看情况,兴高采烈地回去复命了。
他认为,公子小白绝对死了,只剩下公子纠,没有竞争对手,排除法,那个位置只能留给公子纠。大家心情舒畅,悠闲地往齐国进发,幻想着齐国人的热烈欢迎。
有时候,人算不如天算,不知道管仲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一箭,不偏不倚,恰恰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古人的衣带钩,一般是拇指一般大的玉件或铜件,相当于现代腰带上的钩扣。
准,真准!如果公子纠知道射中的是衣带钩,恐怕肺都要被气炸了。
那么大一个活人,身上要害众多,那么小一个衣带钩,远看几乎就是个黑点,他就不偏不倚,射中那不该射中的地方,甚至一点伤痕都没留下。如果管仲是故意为之,那他绝对称得上神箭手;如果他是无心插柳,那他的运气实在太背了。
至少,在遇到齐桓公之前,他的运气背到极点。
后世许多学者,都怀疑管仲是否射出了这一箭,或者是否故意放走公子小白。
射钩这件事,《左传》在这一年没有记载,但是,后来晋文公重耳回国,寺人披(勃鞮)拜见,明确提到,齐桓公赦免了管仲射钩的罪过,终于成就一代霸业;在《国语》、《吕氏春秋》、《史记》中都有明确记载,确实射中了衣带钩。
准啊!这箭术,可以冲击奥运金牌。
再说公子小白,被射中衣带钩后,担心再被追杀,于是急中生智,大喊一声,咬破舌尖,躺在车上吐血装死。这戏演的太逼真了,身边的侍从都被欺骗,惊慌失措,号啕大哭。
等到管仲跑远后,公子小白就像打了兴奋剂,一下子站起来,整理衣衫,催促一行人快马加鞭,往齐国进发。
枭雄,真是枭雄!对于公子小白这种人,管仲再高明,也斗不过,否则,他怎能当上春秋第一位霸主。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