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过去了四年,这点怒火还没有消失,将来怎么当国君?怎么执掌郑国?怎么统领群臣?心胸狭隘,难成大器。
至于齐僖公,对鲁桓公帮助纪国的做法耿耿于怀,也不顾女儿文姜的感受,抛弃亲戚关系,兵发鲁国。
国家利益面前,亲情,不值一提。
卫国的卫宣公,巧夺儿媳宣姜,也算齐僖公的姑爷,当然要帮助老丈人。说白了,老丈人联合姑爷,攻打另一个姑爷。
大军战于郎地(今山东微山县微山湖一带),结果如何,史书没有详细记载,恐怕鲁国要吃亏。孔夫子编写《春秋》,认为鲁国是按照‘周礼’排座次,合情合理;三国来伐,纯是无理取闹。
更让齐国痛恨不已的,则是再次被纪国打败。
前文讲过,宋庄公把厉公突送回国后,狮子大开口,天天派人催讨贿赂,郑厉公倾全国之力,也无法满足他的胃口。最后实在受不了,郑国请鲁桓公说情。
结果鲁、宋三次聚会,宋庄公死不松口,坚决要郑厉公兑现昔日的诺言。这是酬劳,是自己应得的,必须兑现。因此,双方反目成仇,刀兵相见。
公元前699年,在鲁军迟到的情况下,郑、纪联军,竟然大败宋、齐、卫、南燕四国联军。
这一场大战,其间缘由错综复杂,不仅仅加深了郑、宋之间的仇恨,齐、纪之间更是旧仇未灭又添新恨,从此再无和好的可能。
公元前698年冬12月,齐僖公带着没有完成的遗憾,撒手人寰。他把齐国带入强国行列,也算辉煌一时,有人甚至称他为‘小霸’,不过比郑庄公差许多。
他的儿子姜诸儿即位,就是齐襄公。
齐襄公时期,枉杀鲁桓公,诱杀郑子亹,车裂高渠弥,与文姜厮混,几乎没有一件正事。不过,他继承了父亲齐僖公的遗愿,时刻不忘灭纪大业。
与此相对的,鲁国时刻维护纪国。因为,鲁国人也担心,齐国吞并纪国,下一个就是鲁国,纪国的存在,对鲁国也是个屏障。
公元前695年春,鲁桓公邀请齐襄公和纪候,在黄地(齐国地盘)会盟。酒过三巡,鲁桓公表明自己的意思,就是希望齐襄公能忘记仇恨,面向未来,不要再进攻纪国。大家都是邻居,互为亲戚,何必要打打杀杀,让百姓遭殃?
但是,齐襄公根本没给面子。
夏季4月,齐、鲁边境就发生了局部冲突。这是威慑,是警告,不仅要灭纪,惹恼了连鲁国也灭。
齐国军队有组织地入侵鲁国边境,这种大事,边境官吏不敢擅做主张,派人回来报告鲁桓公,请示对策。
鲁桓公并非昏庸无能,他心底明镜一样。碰到这种事儿也没惯着,很随意地告诉报告的人:“边境上的事情,谨慎防守就行。如果有敌军侵犯,那就勇敢迎战,回来报告什么?”
敌人越界,就是入侵,那就要狠狠地揍,不用武器,上脚踹也行,揍趴下为止,哪有那么多口舌?当然,这是一个普通人的义愤观点,国家大事,还要上层决定。
不怕打仗,就怕被打不还手,一味地退缩,拱手送出大好河山。权力完全下放,给你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该打就打,剩下的事情有国家承担,不要丢人就行。
鲁桓公的夫人文姜,是齐襄公妹妹,双方表面亲戚,实则势同水火。
前文说过,公元前694年春,鲁桓公与齐襄公举行了一次聚会;之后,受齐襄公邀请,鲁桓公带着文姜,去齐国做客。结果有去无回,鲁桓公被无端害死。或许,他的死,主要原因在于文姜的不检点;但是,与他阻挡齐国灭纪,也有一定关系。
新即位的鲁庄公年幼,内部尚不安稳,如何庇护纪国?齐国趁机开始大规模伐纪。
公元前693年冬,齐国占领了纪国的郱(píng今山东省临朐县东南)、鄑(zī今山东省汶上县以南)、郚(wú?今山东省安丘县西南)三个地方,并且迁走当地的居民。
公元前691年秋,纪候的弟弟纪季,把酅(xī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地割让给齐国,纪国从此开始分裂。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