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卫宣公禽兽不如,他的儿子姬急,却极为慈孝。
媳妇被抢走了,太子急从无怨言,但是母亲夷姜异常气忿。这个该死的老家伙,真是无耻至极,怎么能做出这种猪狗不如的事情?但作为一介女流,夷姜也无力阻止,加上卫宣公宠爱新来的宣姜,对夷姜日渐冷淡,不久她就自缢而亡。
母亲的死,让太子急非常非常伤心,却充满无奈。
再说宣姜,新婚之夜,才知道自己嫁的竟然是个满脸褶皱的糟老头子,满腹委屈,无处诉说。这怎么搞的?消息不准确啊!没办法,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认命吧!
一般来说,美女配英雄,即使遇不到年轻的,如果是位老英雄也行。像宣姜这样被欺骗,实属无奈,不能怪她。但是,对于那些主动嫁给七八十岁老头子的,就另当别论了。
宣姜受到宠幸,先后生下两个男孩,长子姬寿与次子姬朔,卫宣公把姬寿托付给左公子泄来辅导。
随着时间推移,两个孩子渐渐长大,也了解些过去的内幕。正所谓‘一树之果,有酸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姬寿天性淳朴善良,与太子急相得甚欢;姬朔却恰恰相反,阴险狡诈,刻薄残忍,为了那个宝座,时刻算计太子急。
夷姜死后,宣姜成了正室夫人,这就产生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谁不想让自己亲生的儿子当太子?
太子急没能娶得美人,反而成了美人的眼中钉。
那位公子朔,背后总说些风凉话,鼓动母亲宣姜,想办法废掉太子急。宣姜禁不住蛊惑,时刻在卫献公枕边吹风,催他赶快废掉太子急,立自己的儿子姬寿为太子。
卫宣公抢了儿子的媳妇,本身心中有鬼,见到儿子总觉得尴尬。他也想废掉太子,但太子急非常仁慈孝顺,从无过错,所以一直犹豫不决,口头答应,实际并没有付诸实施。
俗话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宣姜与公子朔,总说太子急的坏话,甚至提起昔日抢亲的事情,这让卫宣公老脸通红恼羞成怒,不知不觉动了杀心。
卫宣公并没有直接杀太子急,作为国君,也不能太明目张胆,至少表面像个人样,何况自己的儿子呢。
他先是赐给太子急白旄使节,派遣出使齐国。同时,暗中通知边境的盗贼流寇,只要见到持白旄使节的人,就把他杀了,必有重赏。
正道与邪道,白道与黑道,只在一念之间。正道做坏事,就成为邪道;白道做坏事,就成了黑道;武侠小说中正邪黑白的故事,并非胡编乱造,现实中很多。
话又说回来,‘畜生’与‘畜生不如’,也只相差两个字。
那位公子寿,平日就清楚弟弟姬朔心怀不轨,多次帮助大哥解除危机。
这次君父勾结盗贼,暗杀大哥的事情,无意中被公子寿知晓。他明白,大哥此去,必死无疑,不能不救。于是,立刻把一切阴谋,都告诉了太子急,劝他赶快逃离卫国,不要去白白送死。
逃亡?可以,能逃到哪里呢?
太子急伤心地说:“丢弃父亲的命令,哪里还用得着儿子!如果世界上有无父之国,就可以逃到那里。”
被周礼教傻了,如果孔夫子在,一定敲他几戒尺。
公子寿知道哥哥抱定必死之心,绝不会违背父亲的命令,伤心欲绝。这个世界发生的事情,谁对?谁错?谁善,谁恶?服从?还是背叛?难有定论。
俩人平日关系甚好,临出发前,公子寿准备了酒水菜肴,为哥哥饯行。
太子急本来就不胜酒力,如今接受父命出使齐国,基本九死一生。而且父亲要害死自己,难免伤怀,加上弟弟的不断劝酒,觥筹交错之间,竟然酩酊大醉。
醉吧,有时候,喝多了忘记烦恼,也并非坏事。
公元前701年的某一天,公子寿看着醉倒的哥哥,满眼泪水,毅然拿起白旄使节,乘舟而往。
他要代替哥哥,奔赴黄泉,希望以此唤醒父亲的良知。
边界的盗贼,早已等候多时。他们可不管什么道义,只认使节不认人。见到公子寿拿着白旄使节,以为是太子急,不问真假,立刻群起攻之,然后砍了脑袋回去邀功。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