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记载,大同小异。
已经过去十余年,卫桓公习惯了安稳日子,对州吁的防备有所松懈。他也不问青红皂白,不考虑后果的严重性,真的出兵进攻郑国,要替太叔段打抱不平。
无端给自己树立外敌,纯是吃饱撑的。一没有天子的权力,二没有霸主的威望,三没有高尚的品德,凭什么去管人家的事情?而且还动用军队,给国家带来灾害。
公元前722年冬季,卫军打下郑国的廪延(河南省延津县北)。战争,开始了!
这次无端挑起战火,给平静多年的东周,扔进了一颗重磅炸弹,导致了一连串的战争效应,后来王室也被牵扯进去,受到很大伤害。另外一个,受到战火荼毒最严重的,则是宋国,回头再说。
郑庄公什么人?周平王卿士,诸侯跟他站在一起,那都要低一头,岂能甘心被卫国欺负?于是率领本国军队、王室军队、虢国军队,攻打卫国南部边境。同时,邀请邾国出兵,共同伐卫。
邾国是个小国,不敢得罪郑国,于是派人私下和鲁国的大臣公子豫商量,希望他说服鲁君,共同发兵。公子豫请示鲁隐公,没有得到同意,他竟然不顾一切,私自率军前往,并且和郑国、邾国结盟。
这时的鲁隐公,虽然坐在鲁国的宝座上,却只是摄政,并非正式国君,公子豫显然没把他放在眼里。
鲁国的内部,也够乱的。
公元前721年,郑庄公安抚好国内,与周平王交换人质,冬天,再次发兵攻打卫国。一者讨伐公孙滑之乱,再者就是复仇,洗刷廪延的耻辱。
顺带一句,这一年的夏季5月,莒国攻入向国。理由:莒子(子爵)娶了向国女子,向女不安心,私自回国,莒子一怒之下,带着军队,去把她抢了回来。古人抢亲,兴师动众,至于向国是否被灭,后世说法不一。
原本郑国进攻,卫国防守,然而,公元前720年3月,周平王去世的消息,打乱了双方的部署。郑庄公要忙于王室的许多事情,卫国作为王室屏障,既要吊丧也要祝贺,双方各退一步,战争告一段落。
郑、卫都安静了,然而,卫国内部又发生一件大事。公元前719年春3月,州吁派人刺杀大哥卫桓公,然后自立为君。
《春秋》中,卫桓公,成为第一位被弑的国君。
其实,东周早期,排在他前面被弑的大有人在,比如晋昭侯、晋孝候等,回头顺便再提。但是,他们都在公元前722年之前,超出了《春秋》这本书的范围。
君位是占上了,但名不正,言不顺,国人根本不服。大家群情激愤,都想灭了他,苦于没人带头,州吁每天提心吊胆如坐针毡,担心随时被推翻。
未来,路在何方?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