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亲自下旨,各地动作飞快,冬月初二,北疆最后一州传来消息,已在全州推行火炕之法。
朝廷的法令第一次推行的如此之快,除了南方几个常年不见冰雪的州郡,火炕之法已在大魏全境普及开来。
火炕之法推行的如此之快,自然不是因为全国百姓对大魏朝廷有多大的敬畏,只因发令推行之前,苏瑾为李瑜支过眨
推行火炕的官员每到一地,定要在当地选取几户人家,先行建造火炕,等百姓见识到这火炕的神奇之处,自然会争相效仿。
苦寒之家,有这么一个火炕,简直是冬救命的宝贝。
或许市井民以前也对朝廷法令保持着一定的怀疑态度,但只要亲身经历过火炕的好处,派往各地的工匠立马成了香饽饽。
至于有没有人跳出来阻拦此事?那肯定是有的,哪里都不会缺了这种铁憨憨,或者也有些许吏想要趁机捞取一点好处。
可随行的官吏都不是吃素的,他们也有便宜行事之权,那些泼皮吏自然成了杀鸡儆猴的对象。
见捞不到好处,各地百姓也是持欢迎态度,再加上还有圣旨在前,各地官吏只得认命推行火炕。哪怕捞不到银子,趁机捞一点名声也是好的。
初二早朝,齐王李瑜奉命交旨,将火炕推行之事尽数上禀。
老皇帝听完,虽面有喜色,却并未对李瑜进行什么实质性的封赏。
这也难怪,李瑜已是齐王,已经无法再行封赏,总不能封他做个太子吧?老皇帝可从来都没表露过要立太子的意思。
若只是如此,倒也无甚大碍,齐王虽经此一事提升了不少威望,但并没有同赵王拉开什么差距。
令群臣有些在意的,是老皇帝不经意间的一句夸赞。
“齐王做事勤勉,向来深得朕心,颇有朕当年之气度。”
或许陛下只是一句无心之言,但令朝堂上的臣们都记在了心里,不少人为此生心有不安,却见赵王向来温文尔雅的笑容都滞了一瞬。
“今日之事,倒是要恭喜殿下了。”
散朝之后,不少于李瑜交好的朝臣聚拢过来,对着神定气闲的李瑜道喜。
“此事多赖地方官员之助,本王也没有出多少力,都是为朝廷效力,没什么可恭喜的。”
“殿下的是,可今日听陛下的意思,似乎……”
尚未完,李瑜挥手打断道:“莫要多言,父皇年富力强,我等尽责为朝廷尽忠尽力便是。”
“皇弟真是好高的觉悟啊!”
不知何时,大皇子凑了过来,几位朝臣拱手见礼后匆匆离去。
“都是父皇教导,加之有皇兄珠玉在前,我也只是跟着皇兄,学了一点为臣之道罢了。”
“为兄还没来得及恭喜皇弟,此次皇命做的颇得父皇欢心啊。”
未等李瑜回话,赵王李颀便欲转身离去,忽而又道:“皇弟这为臣之道,可要接着好好学,千万不要拉下才好。”
看着赵王离去的背影,李瑜朗声道:“多谢皇兄指点,也请皇兄共勉才是!”
…………
最近琉璃作坊人手充足,工匠们加班加点轮流休息,一刻都不敢停手,只因上面下了死命令,要求他们制造出规定数目的琉璃。
再加上琉璃坊推行的“计件工资”之策,工匠们自然是牟足了劲的干,不但学到了一身立命的手艺,还能趁机大赚一笔。此次结束之后,家里都能起几间新房子,今年也能过个肥年了呢。
午时左右,几十辆马车蒙着黑布,同时在四处城门离开。
如此奇怪的动静自然引起了城卫军的注意,但领头之人将一块奇怪的令牌拿出,低语几句,城门守卫便抓紧放行了,连马车上装的奇怪货物都未曾检查。
不少普通守卫都好奇那些是什么人,可是询问了自家长官却被训斥一番,严令他们闭嘴,要想留住脑袋就将方才所见通通忘掉,不准将刚才所见传出去。
城门守卫们见长官的郑重,只得将那一丝好奇心掐死在心底,又挖个坑埋好,不放心之下又跺了两脚。
有个书生万户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