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府里用不到多少铜镜,只需上街购买就可以,所以并没有培养研磨铜镜的工匠。”
“以后就有了,你去外面请几位进来。”
看着面露期待之色的几名工匠,之前答应他们制作出让自己满意的琉璃就给他们奖赏的。
苏瑾略一沉吟,道:“不久之后,苏府将会开设府学,你们家中若有适龄儿童,都可送入府学培养,所有开销由苏府提供。”
众工匠欣喜若狂,跪俯于地谢恩,他们缺的并不是银子,毕竟是制作琉璃的匠人,随便挑几块主家看不上的残次品回家,就可以换取足够家里开销的银两。
他们缺的,是社会地位,什么方式获得地位最快?读书啊!
大魏的工匠地位虽然不是很低,但绝对不会有多高,书籍这种东西,可是各大家族用以传世的宝贝,根本不是他们可以接触到的。
如今府里准备开展府学,明他们家中子女有了接触书籍的机会,哪能不让他们欣喜若狂。
人们以多子多孙为福,哪户人家不是想人丁兴旺啊,只要养得起,那就可劲儿的造娃。至于养不起的怎么办?管他呢,先生下来再。
苏府的工匠多已成家,甚至有些子女也已成家,一般不会缺了适龄儿童,就算家里没有,他们也会努力造几个出来的。
这对苏府也有好处,一个家族的壮大离不开源源不断的血液补充,在外吸纳的人才哪有自己培养的放心?就算培养不出顶尖人才,但也足够了。
到时候苏瑾会亲自挑选教材,孩子们的第一堂课,就是给他们介绍苏家往日的辉煌和对未来的展望,久而久之,他们都会以苏家的一员为荣!
………
白玉京内,对于诗词之道的革新之论已经结束,或许有人不甚认同,但不影响他们对于先驱者的敬佩,本次论仙会的魁首已经无可争议,接下来便是对于各位才子的评语。
白玉京三十二才子的评语已经结束,困难的是那位苏公子如何评价,王大儒心情大好,笑着看众饶评价。
武国两位文宗忽然想到什么,回身问道:“你们兄弟二人极力推崇那苏公子,便从你们开始评论吧。”
林子晋还未开口,林子默便已起身。
“各位,对于苏公子,学生只有肺腑一言!”
“下才气共一石,苏公子独占八斗,盛会诸才得一斗,其余一斗匀众生!”
有个书生万户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