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伸着脖子,挎着篮子卖鸡蛋的,咧着大嘴背着柴禾的樵夫,手里举着两颗菘的白菜……
就这,能赚到他们的钱才新鲜呢。
在古代呀,没有门票一说,大家打开门做生意,要的就是愿者上钩。有钱赏俩,没钱捧个人场,主要的收益还是茶水点心,或者恩客的打赏。
也不是所有人都这样的,最起码的,坐在木台周围最前边的一圈人,穿的就很不错,人五人六的。
虽然他们嘴里的喊声更加粗俗,但人家旁边的桌子上,却摆满了各种东西。
也是啊,能进来的人都是不缺钱的主,可为什么这个梨园就是不赚钱呢?
无他,就因为环境不行。
要不是这个梨园是沈鸿的,这赔钱的梨园,老妈子早关门改瓦栏了。
有句话说的好,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你说,你让一群子杀猪的,要饭的,城里挑大粪的人进来,那有身份的人,谁还会进来,这不是平白跌份吗。
再说了,这里面啥味啊,要不是满身香气的紫湘就在身边,说不定沈鸿早就被呛走了。
说句实在的,以前的那个太子“沈鸿”,也不光全是废物,最起码的忠君爱国之心还是有的。
这不是,那什么老皇帝又是陵寝,又是战争,又是上供的,再加上一帮子就会搂钱的官员,燕国基本上已经被掏空了。
太子呢,虽然不喜欢读书写字吧,但也知道国家没钱了,打小他就知道梨园赚钱,在加上兴趣,这不,一直琢磨着弄点外快什么的,所以,他就选择了梨园。
一来吗,可以给国家增加点税收。
二来,自己的手里也能有点余钱不是。
想法是好的,可是方法有些不对。
你说,一群杀猪、掏粪的能有几个钱,有钱的还是世家、地主老财们,得想办法从他们肋巴扇上抠钱,才是真。
老妈子下去后,一名穿着白色绸衣,白色纱巾半遮面的女子,抱着一张古琴,袅袅婷婷的低着头走了上来。
轰!
下面炸锅了。
气氛更加热切的同时,粗俗的话语也是一浪接着一浪,就好似,大家要靠着这些呐喊声产生的气浪,把小梨花的裙子掀起来似得。
可台上的小梨花就好似没听到,没看到一般,往蒲团上一坐,就开始了演奏古琴……
我真不是暴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