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煖抬手一压,示意场上保持安静,他看着凉亭内对峙的双方,深吸一口气道:“今日文斗,题目由我这个见证人出,二位随意发挥即可!”
“吁!”
场上一片哗然,这不是文斗双方实在是针尖对麦芒的时候才由见证者止住二人,以压轴来判断到底谁胜谁负的吗?
今天庞煖这是怎么了?难道这白衣年轻人庞煖认识,想要给他走个后门?
场外的人在庞煖和赵章之间来回看了无数次,有的人终于发现一点端倪,面色涨红如同血色,同时心底止不住地问候庞煖。
庞煖老儿,狡诈如狐呀!
没看出来的依旧是愤怒着,毕竟庞煖此举有破坏文斗规则的嫌疑,如此一来,文斗在大家心中神圣的地位便被破坏。
连这么德高望重的人都因为某些原因用文斗讨好巴结别人,那文斗的公平又在何处。
听着耳边叽叽喳喳的声响,庞煖摇头低声道:“就让我做这个罪人吧,不过,周兄,事后你应该会理解我的,这是一场本不该发起的文斗。”
“二位听明白了吗?”
“知了!”赵章依旧是那副吊儿郎当的模样,他本就轻佻,不喜跪坐,半蹲着好似居高临下地看着周祒。
而周祒闷哼一声,对着庞煖点点头,显然比赛还没开始,他已经记恨上了自己的这位好朋友,原本以为赵国还有一片净土,今天却发觉连最后一块都消失了!
周祒决定,不管今日比斗结果如何,都要挂印离去。
这浑朽的赵国,不待也罢!
“既然二位已知,那某便出题了:《左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不知道二位有何看法?”庞煖拱手说道,却选了个连自己都不太擅长的题目,当然,周祒更不可能熟悉了,祀是祭祀,这太子添为礼部侍郎,对此应该多有研究吧!而戎,听闻这太子小的时候经常与那些武官的儿子厮混在一起,耳濡目染,应该能知道一些吧!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反乎?
这句话是刘康公说的,刘康公是周顷王的儿子,因为被封在刘地,而刘地又被升为国家,王季子算是有了自己的氏,自此就姓刘了。
当然我们这里提到刘康公不是为了介绍他的来临,而是因为大家喜闻乐见的刘康公的毒嘴,若是春秋时期有大预言家的称号,给刘康公一点都不为过。
死在刘康公嘴下的最低都是大夫。
比如鲁国的大夫东门、叔孙;晋国的大夫赵同;晋国的郤至;周朝的大夫成肃公……再往下的一些小人物可能都没有被记载。
如果你说刘康公明明是见微知著,怎么说他毒嘴呢?
他也曾不甘寂寞预测过一次战事的顺利,结果最后失败了!
而“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便是刘康公在成肃公出发的时候的预言,而成肃公也没有辜负刘康公大预言家的称号,死在了回国……回国的途中。
战斗没死?回来的时候死了?
大预言家,名不虚传!
而庞煖设这个题目的原因很简单,赵章应该不知道这个典故,而周祒应该不懂祭祀的具体流程和战争对国家的意义。
两人各占一边,如此辩论才有意思。
当然,实际上,庞煖还是偏向赵章的,他知道赵章是个粗人,所以在一点上照顾了一分。
“此香燃尽,年长者先作答!”庞煖将仆人拿来的香摆在香炉里,点燃之后,对着思考的二人说道。
而在赵章身后的宋使则是皱起眉头,子重看着庞煖不禁想到,这庞煖是在试探自己么?
宋国此次来赵国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结盟,结攻守同盟。
这一点便预示着宋国和赵国彻底绑在同一辆战车上,也就是说只要魏国、齐国不灭,两个见不着面的老兄弟的合纵策略就永远在。
子重知道这两句话后边的话是什么意思?只当庞煖在问自己,你们和赵国结盟,你们的祭祀准备好了吗?又要准备攻打哪个国家?
而子重暗暗思考如何回答才是妥当。
我要当君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