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看朝廷的那些高官士族们,对秦正这个鹰扬将军都如同看一个“夜壶”一般。他这个北屈县尉,那就更加可有可无了。搞不好还会被拿来给北屈县的陷落背黑锅。
对于那些人而言,自己只是一颗可有可无的棋子,炮灰就是他最终的命运。
而秦正这里不一样!他在事后已经知道,秦正为了给杨县减轻压力,所做的一切努力,可谓是损失惨重。
而且李吾除了感动之外,他也还做了更深层次的考虑。
如今秦正需要他,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他也需要秦正,起码不会是可有可无的炮灰。
所以他到没有多想。谢绝了杨县杨英的邀请,连夜便带着剩下的黑甲,赶回了平阳县。
对这些过河拆桥之事,李吾也算是亲身经历过不少,如今倒也看得通透。他现在也算是全副身家性命都已经寄予秦正身上,自然也是希望秦正越来越好。
好似在回忆前朝的辉煌,又好似在在为自己感到无奈。
“起码,朝廷还是给了主公四品的护匈奴中郎将,这个如果不算别的,倒也不差。”
顿了顿,李吾双眼突然透露着一种羡慕味道。
“如果不是如今大晋朝官员实在是太多,三公位置的就有八个之多,在中郎将还真不容易。某听说,在前朝大汉之时,中郎将之类都已经是了不起的大官了!”
说完又停了停,看着远处的天空,抬头一叹。
“可惜啊!中郎将如今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了!”
李吾说这话,一来他确实有些羡慕,混了这么多年,也就是一个县尉。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二来大晋如今的官职确实有些多。比如光“三公”职权一项,大晋朝就有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大将军八个官衔。
而其他的文官武将职位那就更多了。其中许多的职位,都只是挂一个空衔,虚职而已。
全国各处的大小爵位,更是多如牛毛,大晋朝是封了一批又一批。比起大汉或者秦,甚至比曹魏时的封爵,爵位已经是贱了不少。
而究其原因,其实说来就是为了安抚士族。没办法,司马氏从曹氏孤儿寡母手上直接夺权,原本就得国不正。
而大晋的很多臣子,直接就是曹魏的旧臣。
司马氏即是为了安抚,也是拉拢。或者干脆就是因为没有这个能力中央集权。想八王之乱之时,那些王为何能动不动就集结十几二十万大军,都是靠世家大族支持。
而各地世家大族既然有如此实力,你不封官赏爵,不出点血,别人如何服气。所以司马氏也不得不用这样的怀柔之策来稳固自己的皇位。
而这样的情况,就是在西晋灭亡,永嘉之乱,衣冠南渡,东晋建立后。南逃的司马睿也同样如此办法。
到了江东,拉拢住江东士族。“王与马,共天下”。
李能在一旁听到本家李吾的说辞,到是成功的从那悲观愤恨的情绪中跳了出来。
他也知道发牢骚无济于事。只是以往李能还觉得可以用武力来帮助自己的主公秦正,但自上次与刘曜对战之后,现实让他可怜的发现,自己那点武力值,根本没有什么太大作用。
而且自己智力值也不高,碰到复杂一些的问题之时,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办,也没有能力去做出什么好的决断。这完全就是急得,一种不自信,不知道怎么摆正心态和位置,导致他情绪激动。
想了半天,李能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只能是叹了一口气,沉默了下来,握着大旗的手却是更加用力了。
而一路上,所有人似乎也因为各自的思索安静了下来。路上只剩下了车马喧嚣,牛羊鸣叫。偶然传来一阵阵孩童的啼哭和牧民甩动牧鞭的响动。
……
秦正依旧端坐马背之上,听着各式各样的声音,看着远处的目光,慢慢也从愤闷变成了平静。
眉头虽然还有些微微皱起,但古铜色的面庞,配着抿着的嘴唇。一双坚毅的眸子里,却是好像有了些看透世事,又好似有了些成竹在胸的感觉。
胡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