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案上方正要落下的朱笔这时候顿住。
皇帝抬头向窗,若有所思。
心中本有的决断,在雷声中一下子恍惚并犹豫起来。
刚想句什么。
“轰隆隆…。”雷声又滚滚而来。
殿前的守卫觉得较方才的愈发响亮。
这回却没再见打闪,也没有看到滚滚而至的乌云。
似乎不像要落雨的样子。
犹豫郑
执笔的手起落来回几下,终将朱笔搁在了黄玉笔架上。
不清道不明,莫来由地叹口气。
乱了心绪的皇帝,将手扶在自己额头上。
“已有大半年的光景,太医院那边怎么?”
“回禀皇上,依然是束手无策。”
王承恩仰起端正肃然的脸,字正腔圆地回着话。
木偶脸下,藏着些没办法解读的思绪。
皇上正在御览朱批的这道奏章,是刚由他亲手转呈的内阁快递。内容是奏请晋封乐安侯黄冲为安国公。
此事,已经廷议过多次。
面对局势,满腹经纶的几个大学士,其实照旧不过是在做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
朱由检额头在发紧,眉头不由地皱起。
自登基以来,他眉头就没怎么舒展开过,而且有越皱越频繁和越皱越紧的趋势。
年轻的印堂上,已经早早地烙出个明显的川字纹。
此际,清兵由大石口入关已有三月。
卢象升不久前战败。
随其诸将皆怯战,连内官出身的高起潜都弃军而逃。
较旧年初,国内呈现的一片大好形势。
眼前境况急转直下,糟糕无比。
三个月来,尤其前日的战报,是人都会不由发急。
刚看的锦衣卫的密报郑
不光没人知耻而后勇。却很有一些军政大员,在私下大发牢骚。
言及东辽满清必提两个半人,一为孙承宗,二为袁崇焕,剩下半个便是乐安侯。
近来,有关乐安侯的各种不利传闻四起,让众多武臣不由的心生顾忌。
朝廷如此对待功勋,怎不使人心寒。
如坐针毡的同时,皇帝也心寒。
放眼满朝。文臣们个个忙于结党营私,拍的胸脯倍响的武将们,却人人贪生怕死。长此以往,大明要亡。
作为皇帝,真苦不堪言。
公偏不作美,冬雷预示着可能又有大旱将至。
而就眼前这事。张家的失势,本该就是内戚权力更迭的结果。周玉凤才该是后宫之主。
y皇嫂的各种逾制和失仪传言,早就让人苦恼不堪。现在偶人拿了实据把张国纪一并举报,他也莫之奈何。
但各方诸多热,将薄恩寡义的名头生生安在自己头上。
张家虽然提携过乐安侯,但毕竟也是两家。
他对乐安侯此人素来包容,甚至有些算作纵容。
如今有人却在借题发挥,对朝廷发难。
内阁们才捉急将黄冲的封赏这时候提出来,就是为了安抚在外统兵的各方军将。
黄冲是有大功。如今各处的得力将官中,有不少人是由他教带出来的。川、陕等地还有九边都樱且这些人凭借才能,大多成为军中干将。
若是他们轻信流言而心存不满,甚至叛乱。则大明原本弊病百出的军队,就越发地不好治了。
“怎么就治不好呢?”
咕叽一句,皇帝继续揣摩起内阁奏章。
正是深知此事的莫大干系,所以他才不得不一再地慎重。
乐安侯患病,张家倒台获罪是此事的发端。
皇嫂张嫣此人虽然近年性情有变,但并无大逆不道之处。
复抬头,仰看向窗外。不由,感慨万千呐。
九月间清军入塞。
蓟、辽总督吴阿衡、总兵鲁宗文皆战败身死。
几日前卢象升身死贾庄。
畿辅之地已连失四十三城。
大明之东山再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