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连忙道。
不提这两个职位的特殊性,单论这二饶资格,就已经足以与刘辩这个才登基一年的皇帝坐而论道了。
“陛下请刘尚书,太常卿入觐!”
常侍谒者高声唱诺。
片刻之后,刘虞与杨彪便前后次第趋入殿中,面朝刘彻,伏地拜道:“臣录尚书事虞太常卿彪拜见陛下!”
“快快免礼!”
刘辩连忙起身。
对王昭吩咐:“给尚书与太常卿赐座!”
当了这么久皇帝,刘辩也已经习惯了皇帝与大臣之间的日常。
总的来,汉家子与三公九卿及两千石以上大臣的交往对话,至今都有着浓厚的春秋战国遗风。
君臣之间,在多数时候。处于一种近乎平等的地位。
皇帝再怎么厌恶一个三公九卿级别的大臣,也会以君卿相称。
自太宗皇帝立了将相不辱的传统以来,除了孝武那个叛逆的家伙以外,很少有不得体面而去的三公九卿。
看着这二位老资格缓缓坐下,刘辩的心里也有些打鼓。
他不大清楚,他能否让这二位与他站在同一战线,深深吸了一口气,刘辩决定先不谈盐铁问题。
“今请几位入宫,是有几件事情,朕想在朝会前,与两位爱卿取得一致意见,若两位爱卿不同意,朕就不会在朝会提出!”
刘辩缓缓的道。
这也是汉家政治的潜规则,基本上,上了朝议的事情,皇帝肯定都事先与丞相御史大夫或者尚书台有过交流,得到了这几者中至少一饶支持。
要不然,上了朝议,连个策动的臣子都没有,还要皇帝自己来提议,万一要是没通过,皇帝的脸往哪里搁?
“请陛下明示!”
刘虞起身微微恭身。
刘辩点点头,道:“这第一件事情,自然就是幽州事宜。”
“自朕即位以来,不曾造福百黎庶,反倒屡兴兵戈,劳民伤财,朕思之渗愧,故,朕欲钦点一位德高望重的使前往幽州,予以授田,鼓励开垦兴修道路和水利,如高皇帝当年入关中故事!”
刘虞闻言,微微皱眉,起身拜道:“敢问陛下,圣意可是意欲于幽州朝鲜等地推行授田令?”
刘辩点头,“正是如此!”
……
扶汉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