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隽这么一描绘,美琳就激动起来,憧憬着未来的万人之城。
不过,就算是王隽说的马上要建的小城,也是不得了了,哪是原来的寨子可比的?
“山丘是要削平一些的。我们把围起来的地分成三块,各块之间用宽阔的道路分隔开来,路两旁种上各种果树。一块用来住人,叫住宅区一块用来办公,叫行政区还有一块建各种作坊和工厂。”王隽道。
他描述的规划,对现代人来说一点都不难理解,但要让英子母女俩明白,却费了他很多口舌。毕竟,这是未来社会的图景,提到的概念都是英子母女从未接触过的。
即使如此,母女俩也是似懂非懂,而且也很难和眼下的建设对应起来。
小城面向大海分成三块的话,住宅区的面积就是一百米宽,二百多米长了,能建多少房子,住多少人呢?王隽估算了一下,最多不过四五百人而已。
这也算大?
真的很小很小好不好。
这放在现代就是一个住宅小区。
所以,规模一点都不大,必须按这个规模建。
有鉴于此,王隽把建设过程做了具体化:
“先把山削一半,多出的土拿来建房和修城墙。我们用两条道路把土地分成三块面向大海的地块。中间那一块,正对城门建一座大房子,作为以后集合开会的场所。大房子前方建一个大广场,忙时用来晒粮食,闲时就用来练兵。主城门在南面,出了南门建一座桥过河……”王隽道。
“大广场。我喜欢。”美琳雀跃起来。
“讲错了。晒粮食和练兵的广场不能放在入口,这不太雅观,应该放在后面。前面吗……,也是有广场的,但那是休闲游玩的地方。对了,从城门进来以后,应该有台阶的。”王隽纠正道。“左边这一块地,就用来建住宅和各种生活辅助用房。至于右边这一块,暂时空在那里,以后慢慢会用上的。”他接着说道。
王隽这么一简化,英子和美琳便明白了建这座城怎么着手了。
“还有呢,”王隽自己突然想起一部分很重要的内容,“建房子之前,先要建排水和排污的水沟。”
是的,差点把这一茬给忘了。
道路和排水排污是需要最先建起来的。如果建好了房子再考虑排水系统就迟了。
他甚至想到了,这些污水该怎么处置。
化粪池,是必须建的。这个时代没有化肥,人畜的粪便,是绝好的有机肥,必须收集并利用起来。
英子母女俩如囫囵吞枣般接受了王隽的灌输,凭直觉那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宏大工程。不过这里面的信息实在太大难于消化。
王隽自然知道她们一时间不可能马上听懂自己的规划。不过这不要紧,慢慢来。
这座城,有可能要建十年八年,一点一点建,急不得。
而且,很多地方,自己也还没想清楚呢。比方说,族人的住宅,应当建成怎么个模样呢?是不是照搬小时候家乡的土坯房就行了?
他还想为自己建一栋别墅呢。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原来世界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这里似乎有希望实现了。
我成了海岛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