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利亚坐了下来,端起水,喝了一口,进一步揭示。
“但是能读写所说语言的,还是奥地利语的多,经济条件好,又能读写所说语言的,也是德意志的居多。”
大家明白了,还真是从经济层面考虑,至少基本点是经济层面。
“而我们目标是提高奥语人数比例和绝对数量,所以不会刊发那两种语言的报纸。”
这一点,都是老哈家,或者老哈家亲近的人,当然明白。
“不单单是大学里奥语教学,报纸上奥语刊印,工厂里资料也是奥语,街道上的路标路牌也是奥语。”
还有一点玛利亚·安娜公主没好意思单独拎出来说。
医院的门牌和各种指南也是奥语,现在进医院的大部分是平民,手工业者,小商人等经济过得去的人。
对,能进医院的还有地方实力派,准确的说,是地方上的经济实力派,可以称作土豪,比较土的那种豪绅。
这些人是有能力学习奥语,有资源学习奥语的,就看他们有没有意愿,如果所接触的一切书面文字都是奥语,他们就会有很强意愿去学习奥语了。
这年头,不管是平民,手工业者,小商人,还是小地主啥的,都是本地精英,他们的家庭经济略有盈余,可以为眼前看得见的未来做一点投资。
至于那些不土的,有文化,有追求,有理想的贵族,都跑布达佩斯去了。
到1848年,成功了,和那些贵族一起做人上人,失败了,就和他们一起做鬼中鬼。
“小学和中学教育呢?”问这个问题的是威廉·阿尔伯特,卡尔大姑姑家的表哥。
不求上进的混下去,威廉将来也能弄个侯爵的帽子戴,毕竟他老妈,长公主玛丽·露易丝和老卡尔聊过了,老哈家已经对此开口子了;要是好好混呢,公爵也大有可能。
“现在就是五六所中学开办奥语课,都还是我嫁过来之前,花钱请的私人奥语教师,用来培训侍女的,后来他们感念我的支持,分在几所学校带奥语课。”
玛利亚说着说着笑了一声,想起来培训奥语侍女,当年也是卡尔忽悠这么干的。
“你的意思是,有计划在更多学校开奥语课?”威廉摆出刨根究底的架势。
“是的,威廉哥哥,新学期开始,所有中学都有开奥语课,明年,也就是1842年开始,所有小学都会开设奥语课。”
卡尔替玛利亚回答一句,让她喝口水缓缓,这跟博士毕业论文答辩会似的,叫一个大肚子回答这么多问题,确实不妥,小助理卡尔就上场了。
“师资哪里来呢?”刨根究底哥——威廉继续问道。
“玛利亚·安娜公主师范学院的奥语预科班教1000多人,他们之中奥语水平够了,但是专业课差一点的同学,可以一边在学校代课一边备考。”
“奥语教师费用怎么来?”这个是瑞拿家的路易莎。
“我们算了一下,到今年年底,全市大约9万人,学龄内包括中小学,17000人,学龄且入学的,大概是一半略多,也就是9000人,每个老师可以带3个班120人,只需要75个老师,一年支付12英镑,一共才900英镑。”
“你给我算的是需要花多少钱,我们想问的是钱怎么解决?”
这是瑞拿叔祖家的安东,说话有点冲。
“政府目前资金不足,最近两三年公主府可以先借给政府,等地方税收起来了再还回来,大家也看到了,就目前这些20多个工厂,两三年内会给财政带来显著增加。”
玛利亚替卡尔回答,二人交叉掩护。
其实啥政府不政府的,还不都是那帮军头做主,不过因为地方太小,也没建立起信用,也就没法去发债券。
等到城市人口规模三五十万,地方经济也比较活跃了,就可以发一波债券了,搞搞基础建设。
“况且,有了这二十多家工厂,也会带动更多的人投资,有更多的工厂开办呢。”
卡尔又替玛利亚加了一句,更有说服力。
奥地利184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